老实讲,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和美国相比各有千秋,相对而言,中国侧重智商教育,美国侧重情商教育。知识面、理论基础,中国16岁以下的孩子比美国小孩强不少,而开创性,交往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身体素质,美国小孩强的也不是一点两点。 那么,中美的教育水准到底有没有差距?有,而且挺大,主要体现在2方面。 1、硬件设施 这是硬伤,一时好不了。我上半年上语言班就在这边county的高中,相当于国内的县中。他们一个教室最多20左右的学生,每人一张课桌,很小,椅子连着桌子,桌子还不到两本书大,没有抽屉,学生抱着书来上课,下课带了东西走。这样的课桌可以方便的移动,便于分组讨论之类。教室里某种程度可以讲是乱七八糟,因为墙上贴满各种作品,角落的大桌子上各种公用的设备:卷笔器、订书机、打孔机、马克笔、图钉、胶水、尺子之类。白板、投影幕布、电视机或投影仪、放像机是基本设备,像学院或大学会有计算机和投影仪。像商学院比较有钱,就有4块升降式的大型白板,阶梯教室建得像个环形剧院。美国的公司和学校除了食堂外基本每个区域会有一个类似休息区的地方,有饮料、小吃的自动贩卖机、洗碗池、微波炉、一次性杯盘之类,当然有桌椅。他们喜欢找理由庆祝一下,比如吃点蛋糕点心之类,大家聚在一起热闹一下。无论哪里的语言班,毕业时都会搞party,其实也就是每人带点东西来,大家一起吃,然后发下证书。有时中间还会有活动,当然是AA制,自愿参加。像我们前两州就去山上摘苹果了。 经济上的差距短时间内弥补不了。像UVA属于公立大学,学校的基金有约30亿美元,而哈佛是他们的10倍。清华北大有多少钱? 而且美国的学校一方面自己有钱,另一方面,还是有很多渠道在赞助办学。像我前后两次上的EFL(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课,都是有政府补助的,所以收费低廉。上半年的课是每周4学时,一学期15美元,现在是每周8学时,一学期85美元。我在社区大学修一个学分就得90-100,还是州内学费(相当于本地居民待遇),一门课3-4个学分,4门课学完,1000多大洋没了。想读UVA的研究生,一年学杂费带书费差不多得近3万。其实本地的教会和其他一些非赢利性机构也有英语教学的课程,都是不收费的,但由于都是志愿者在授课,就不够系统。不过至少可以多一些与本地人交流的机会。 2、中国从统考制度到大学教育,特别是经济、社科等学科,简直是不堪忍受。美国小孩中小学看似放任自流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他们的大学教育质量非常高,针对性也很强。当然这一方面得益于经济实力教育设施,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的教育体系本身。美国人真正的竞争是围绕就业展开的,从大学开始,全部的资源都是为了怎样更好的就业。面临这样的关头,半大孩子们就正经起来了,大家为了得A至少是B而努力读书。所以其实美国大学的学风还是很好的,特别是一流的学校。他们的考试体制还让你混不得。就拿我现在在修课的社区大学而言,平时会有4-5次小测验,平均两周左右一次,占总分的50%以上,出勤率和课堂表现10%左右,课后作业10%以上,最后的期末考试占比一般在20%-25%,90分以上才能得A,80-90分B,我为了得A,每周都提心吊胆,说什么考试前可以抱抱佛脚,这里是个个礼拜得抱佛脚。象我这边算轻松的,另一个朋友本来在这边修了1年多课,现在转到纽约那边去了,我们上会去纽约玩,周六周日都没时间陪我们,一起吃了两顿饭了事。这就是社区大学。至于读MBA的那些,只要前50位的学校,看书到晚上2、3点那是家常便饭。哈佛每年的淘汰率差不多5%,在中国,你听到多少进了大学被赶出来的?所以说,在中国还是熬过高考就以为是完事了,进大学赶紧放松,结果临工作眼前发黑。美国人是小时候拼命玩,进大学开始认真为未来打拼。孰优孰劣,见仁见智吧。 当然其他的不同还有很多,例如教学的方式:美国很强调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老师上课不一定会讲很多,但是会让你课后看很多的书和做不少习题,不会自学,根本过不了关。有问题怎么办?他们的答疑时间很多,会有老师或助教回答问题。这边的老师很喜欢你问问题,我现在对开口讲话不那么怵了,经常问老师问题,有时还会指出老师的错误,他们就很高兴,对你也有了好的印象,这样打分时自然手下有分寸。我觉得这也不能说是一种钻营,大概对于美国的老师而言,这样苦心钻营的学生,总也不会差到那里去。所以在暑假首次修了两门课以后,两位任课老师想联名推荐我申请CPA在本地设的奖学金,虽然后来因为我没有在他们这边正式申请学位而作罢,但对我的成绩至少也是一个认可。夏季班的学期短(正常14周左右,夏季10周),我又是第一次修课(语言班之外),自然上得很吃力,所以也没有时间和精力上来更新,现在秋季班相对轻松一些,才上来发发帖子,不过也是挤时间啊——玩的时间当然还是有一些的,劳逸结合嘛,呵呵。 其实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我倒是宁愿行万里路,读百卷书。现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读书容易,长见识难;另一面来说:混日子容易,长本事难。就像我在前文中写的那座山,爬坡的时候,走很久好像没走出多远,一旦你歇下脚,似乎没多少时间,再看时,刚才从你身边经过的那人,已经远得几乎再也追不上了。其实追不上别人也就罢了,莫要误了行程,最后因为体力不支、时间不够,上不得山,却在沮丧、羡慕中郁闷地徘徊。 照片虽好,总不如自己去走。 走不得时,有照片看总比没得看好。 我倒很想听听大家的故事,看看大家的照片,见到心动的,就找机会自己去走一遭,岂不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