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航运业的大考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航运市场在2008年跌入低谷,在短暂的反弹后现在又面临探底。如今,港口大量集装箱运力闲置,无货可运。集装箱航运市场渐入低谷,只是整个航运业再次走向低谷的一个侧影,我国造船企业的“冬天”即将来临。
低迷的航运业
去年集装箱航运装载率100%的光景已经离去。自今年6月,国内的装载率已经下降到80%~90%,达飞轮船(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王保裁认为,全球集运市场在明年6月份之前将更为艰难。
据悉,自去年航运市场出现反弹后,各大造船企业迅速增加了对市场的供应,导致航运企业的运力过剩,现在美欧经济都出现各种问题,全球航运市场的需求持续萎缩,这让全球航运运力显得更为过剩,运势运费持续走低,当人力等成本持续走高时,中国船舶业的竞争优势在逐渐丧失,于是中国造船企业自今年开始遭遇“订单荒”。
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不久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7月份我国造船完工753万载重吨,而新船订单近198万载重吨,比当月造船完工量少555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已经第9个月超过同期新接订单量,意味着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船舶订单的数量继续下落。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在今年上半年检测的数据显示:一半船企都没有接到订单,重点监测的43家船企中也有10家没有接到订单。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将全球造船订单的减少,视为全球经济下滑的其中一个先行指标。
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航运企业的货物开始装不满,运价也开始大幅下滑,大量集装箱运力被闲置,港口也堆满了空箱。而今,这种情况正在开始重演。
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航运业的运力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中国造船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刘明康指出,现在有半数规模以上的中国船舶企业,没有任何造船合同成交,各个企业已经出现了船台空置,无船可造的局面。
太平洋造船集团董事长梁小雷估计,在造船业洗牌后,大概80%的企业已经没有订单,面临淘汰;剩下20%中,可能有15%的日子过得一般;而另外5%的高附加值企业,越是危机越会好过。
船企面临大考
在我国船舶制造业面临洗牌时,今年我国船舶进出口却在稳步增长,2011年1~9月,我国船舶出口320.72亿美元,同比增长8.92%。其中9月出口船舶38.31亿美元,环比8月出口增加6.41亿美元,环比增幅下降超过一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由于假日的影响,船舶出口出现了暂时下滑,因此第一季度出口额最低,第三季度出口额则高于前两季度。其中5月和7月出口额均有较大提高,特别是8、9月份出口同比涨幅较大。1~9月,我国船舶产品出口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出口总额为245.57亿美元,占比达到76.58%。
而在船舶配套设备进出口方面也发展较快,据我国海关对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9月,我国船舶配套设备进出口总额达到57.87亿美元,进出口同比增长10.68%。其中船舶配套设备出口18.87亿美元,出口同比增长20.89%;船舶配套设备进口额38.56亿美元,进口同比增长6%。
但是现在中国造船业一个显著的变化是现在客户情愿付更高的金额,将订单集中到最优秀的资源上。于是,拥有优势的造船企业的的手持订单和出口量呈现双丰收,中国最大的民营船企熔盛重工2011年上半年新接订单就占中国所有船厂的21%,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为8%。据悉,排名前几位的造船企业的出口量方面也在国内占据较大的份额。
中国造船企业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国际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据悉,目前我国拥有各类船舶制造企业大概4000家,其中规模企业不足300家,前十大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总和仅占全国总量的52%。而韩国总计有60余家船厂,但韩国五大船厂造船完工量总和约占全国的80%。我国造船业明显显现资源分散、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不够的劣势,未来实现造船业的兼并重组将是当务之急,而即将到来的“冬天”或许是推动我国造船业兼并重组的契机。出处:中国联合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