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泪水和牺牲,享受教育永恒的快乐
题记:教师事迹报告是每年教师节必有的一道“情感大餐”,台上的教师在报告时往往声泪俱下,台下的老师也听得满眼含泪。牺牲、奉献往往是事迹报告会的主旋律。在教师节来临前夕,我忠实地记录下我的心迹,以期唤起我的同行们对教育职业进行新的思考,做一个能享受教育之乐的老师。
前几天,听了一次教书育人师德事迹报告会(教师节表彰大会的前奏),泪水打湿双眼。我的这些可亲可敬的同行们,有的扎根杏坛一味奉献,小病酿成大病,有的甚至为了自己至爱的事业献出年轻的生命;有的老师为了不耽误工作,超负荷运行,产下羸弱的早产婴儿;有的老师在亲人重病时,无法尽孝最后抱憾终生……
《教师博览》杂志也曾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每朵花儿都有盛开的理由》,讲到了有这样一位方老师,她被光荣地评为 “十佳教师”。她曾这样满含热泪讲述自己的“动人事迹”:夫妻异地工作,独自带孩子的她是初三的数学老师,在学生毕业前夕,孩子高烧,方老师把只有4岁的女儿扔在家中,三天的高烧不退,烧坏了孩子稚嫩的视网膜,一个无辜的孩子将在黑暗中痛苦的生活……
也许很多人为这位方老师奉献教育的无私所感动,觉得这就是教师中的精英,是我们教育的脊梁,是真正的春蚕、名副其实的蜡炬。如果我们再深一步去推想,我们的这位方老师能够入选“十佳”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牺牲了自己的女儿而不仅仅是他们班有一半的学生升入了重点中学!
我们的先进都活得太累,他们没有时间陪伴双亲的膝下共享天伦,没有时间和自己的妻儿享受一份人间真情,无数的好老师,在诉说自己的苦衷时,往往会这样概括自己:不是父母的好儿子,不是妻子的好丈夫,不是儿子的好爸爸。他们在众多的角色中,往往在自己的事业以外别无选择,好像自己的事业与自己的其他角色不共戴天!
于是一说起教育,说起师德,人们便会把它与沉重的使命、无尽的奉献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我们感到它背负着过多的社会责任而失去了教育本身所独有的纯粹与美。教育真的是这般沉重吗?真的需要我们像苦行僧似的负重而行吗?非也!真正的教育,朴素平和、悠然自如、自然而然,它舒展如行云、清澈如溪流、澄净如蓝天。它淡泊、宁静,没有人为地拔高到遥不可及,只有浓郁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只有幽雅的精神风韵绕梁三日。教育,它如同一线阳光,明亮而灿烂,又如一抔黄土,质朴而凝重。它需要人们心领神会地走进去,用灵性、用智慧、用全部的身和心,在行走与探询的过程中,去领略它的一路风景,并与它一起唏嘘与欢笑,一起沉醉而忘归。
“辛勤的园丁”“流泪的红烛”“吐丝的春蚕”一味的奉献不是教师职业的全部,更不应该成为人们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部。教师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它除了需要教师无私的奉献以外,更需要教师用智慧去经营,用真情去浸润,需要用学习来提供师生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应赋予学生灵动的心智,赋予教师丰满的心灵。教育应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希望,提升学生勃发的精神追求。教育与使命同行、与生命相伴,在于引领师生触摸教育真义、领悟生命真谛。教育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升生命内涵和生活品味的绝佳行业。
时代呼唤创新型、批判型、爱心型、反思型的教师,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信息高速公路连同八方、知识爆炸的时代。因为我们要培养有时代精神、开阔的视野、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教师群体。教师职业的内涵因时而有了新的拓展,作为从事这一职业的人群,必须借助不断的学习、实践、创新、反思来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这样,教育才不会是一种单纯的体力、爱心的奉献,而是一种因智慧、灵性而美妙的有创意的生活,是一种可以给人带来高峰体验的愉快的劳动,是一项可以让你享受工作之乐的事业!
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伴随着新课改的春风,正走进我们的视野,并逐渐影响到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但是落后的评价方式仍然拿着那张“旧船票” 唱着“涛声依旧”,走进那只小客船。孰不知这种评价导向不仅严重的伤害和限制了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也深深地阻碍了到了教育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试想一下,当老师的智慧被一种保姆式的照顾、建筑工人式的劳动和清教徒式的不食人间烟火所取代的时候,教育的真义将被曲解,教师的职业生活不但不能让老师享受其中的快乐,反而会为其所累,甚至会丧失对这份职业的认同和热爱。
教师节马上就要来临,我真诚的希望今年的教师节能为我们吹过一阵清新的风,漾起一池明净的波。二十年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今年的教师节应该激励教师对教育真义的孜孜以求,应该唤起人们对挖掘自身潜能、创造高品味职业生活的无限向往;它应该引领教师对教育本质进行不懈地探索与思考,并在执著地探询与跋涉前行中,享受作为一名教师所有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