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空气湿度保持在50%以上对身体比较有利。如果低于50%,有条件的可用加湿器来提高室内的空气湿度。即使不用加湿器,也可视需要在室里挂湿毛巾,或是早晚多拖一两次地等来防燥保湿。
“如果能用好以上四招,可有助于缓解单纯的季节性皮肤干燥、瘙痒症状。”吴慧金称。当然,如果能同时保持生活规律、少熬夜、情绪良好、远离抑郁、烦躁的状态,可更大程度地改善甚至消除皮肤干燥、瘙痒等问题。不过,对于皮肤出现持续性或反复性瘙痒的患者,可能非季节性干燥那么简单,建议及早到医院相应专科诊治。
每到秋季来临,或入冬,许多中老年人就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早期无原发皮肤损害可见。瘙痒部位不定,常发生在头部,颈背部和小腿部,有时局限于肛门,外阴等部位。痒的程度因人而异,由于瘙痒可影响睡眠,可有头晕,食欲不振,精神忧郁等神经衰弱症状。
秋冬季的气候干燥,空气缺乏水分的濡养。燥易伤人,不但口干咽燥,头皮脱屑增多,而且毛发枯黄无光泽,极易脱落。燥容易引起皮肤干涩,皮肤瘙痒。
燥为秋季的主气。秋燥易耗伤人体的阴血正气,又合中老年人气虚阴血不足,肌肤失养,出现血虚风燥瘙痒。瘙痒所以往往在秋冬季发作或加重,还与年龄有关。人到中老年后,抵抗力和肌体器官趋于衰退,皮脂腺、汗腺功能减退。秋冬季寒冷使皮肤血管和皮肤附属器的收缩,加剧皮脂、汗液分泌减少,皮肤容易干燥脱屑、变薄、出现皱纹。皮肤干燥可使皮肤敏感性增加,容易诱发皮肤瘙痒,加上外界环境,内分泌紊乱,精神情绪的影响等因素,往往加重皮肤瘙痒。例如饮酒之后、情绪变化、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搔抓摩擦,甚至某些暗示,都可促使瘙痒发作或加重。温度骤变,如由寒冷的室外骤入温暖的室内或在夜问解衣卧床时也常诱发瘙痒。对于顽固持续性皮肤瘙痒者,要排除有无系统性疾病,如黄疸、肝炎、肝硬化、糖尿病、胆囊炎、尿毒症和恶性肿瘤等。其次是否与服用药物反应和食用烟、酒、海鱼和辛辣食品有关。
治疗秋冬季中老年人皮肤瘙痒时,首先应排除其他病因。避免诱发或加重瘙痒的一切因素。不要搔抓,不要用太热的水烫洗,不用或少用肥皂。忌饮酒及吃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少喝咖啡和浓茶,饮食宜清淡,有习惯性便秘者应及时纠正,慢性病灶应适当处理。全身性瘙痒可服抗组织胺药物如安太乐、去氯羟嗪等,严重瘙痒并影响睡眠时可口服多滤平。秋冬季洗澡后应涂抹润肤霜,以保持皮肤的润泽,减少和避免皮肤瘙痒。轻度瘙痒者可涂抹樟脑霜、尿素脂和必舒膏,可润肤止痒。对有严重皮肤损害的瘙痒者可外用皮炎平、氯倍他索霜等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此类激素外用药虽有显著的止痒效果,但皮损广泛者如长期涂用可使激素被吸收而致全身作用,且有易继发细菌、霉菌、病毒感染之弊端,故不宜大面积应用。对激烈瘙痒搔抓者,可临时适量小范围涂抹酊剂类的止痒剂,并及时涂抹润肤止痒霜剂,以缓解搔痒和避免因搔抓而引起皮肤更多的破损。
秋冬季瘙痒与中医的“风瘙痒”相类似。常用方药有四物消风散或当归饮子加减。也可服用中成药乌蛇祛风止痒丸或丹参片、地龙片等。以养血润燥、祛风安神为治则。针刺疗法有时亦有效。对肛门、外阴和小腿局限性瘙痒,可用中药地肤子,蛇床子、苦参、野菊花,防风等,水煎后熏洗。中医比较注重养生防病,食疗是一重要方面。患有秋冬季皮肤瘙痒的中老年人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B、C、E的食物,如胡萝卜、苹果、桔子、蛋类、鱼类以及奶、豆类制品,维生素A可使皮肤润滑细嫩;维生素B、C可抗皮肤感染和减少皮肤脱屑;维生素E可延缓皮肤衰老和减少皮肤色素沉着。经常吃一些含有黑木耳、花生、芝麻、核桃的菜肴、烫羹和羔点,具有养阴补血,润肠通便,去风止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