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兴趣找工作是理性选择吗?
不少刚毕业的学子在找工作时,总会陷入这样一个两难境地:“找工作到底该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积累经验放在第一位?”
前程无忧特约职场专家俞茵对此有个绝妙的比喻:工作时缺失兴趣,就好比用左手做右手的事情,始终会觉得别扭。
俞茵认为,“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与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是没有冲突的。而面试官在面试时也会着重考察应聘者对应聘岗位的兴趣度以及他们对自我、外部环境的认识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只有极少数意志力非常强的人才能将兴趣和生存、发展需要分开来,也就是说他们从事的职业可以是自己不喜欢的;但大多数人将自己的兴趣作为职业选择的依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说法并没有过时,内在的兴趣和强烈的发展动力能激励应聘者克服工作中碰到的困难!”
俞茵给予从“校园人”转化为“职场人”的新生的建议是:1)以兴趣为切入点选择职业更为可靠;2)进入职场的前三年,要学会多看、多问、多学和多思,不断积累完成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习惯,如:时间管理、团队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演讲等。
不合兴趣的工作可能“悔一生”
如同婚姻的选择一样,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爱我的”甚于“我爱的”。找工作也是如此,大多数人觉得选择“钱”或者“热门行业/职业”的结果总会优于感性地选择“兴趣”。
然而事实却是,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很可能会导致整个职业生涯都受到影响。有些求职者只看重公司的名气、薪资福利的诱人程度、高职位和风光的名衔,却忽视了和“能力越大责任越重”同样的道理——高薪高位必要承担高风险和高压力。投入不了丝毫兴趣的工作很容易让自己产生倦怠感甚至厌恶感,而工作,是要占据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的,这就好比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和一个自己毫无好感的人生活一样,令人倍感痛苦。
然而,仅凭兴趣和热爱就认为自己能克服所有困难、直达终点的想法也是天真的。工作能力和岗位的契合度,软性技能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度,这些都是要做长远的职业规划的。工作毕竟不是偶像剧,“有爱就最大”。
要将工作和兴趣结合起来,要在有目标的前提下,加上以下两个条件:
1. 设立目标、分解目标。把美好的梦想作为职业生涯的长期目标。要达到这个长期目标,可能需要10年甚至数个10年。不妨先把10年目标再分解为几个阶段。
2. 做个行动派!不要让计划只是停留在纸上,要为每一个阶段订出学习和执行细节,确保完成目标。对于“懒人”来说,把自己的阶段性目标书面化,制定出具体作息表,一个一个完成打勾,然后犒劳一下自己,可能会让你产生小小的动力。总之,一定要行动起来!
令人欣慰的是,有兴趣、有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把目标书面化并能够严格执行,一定能有不小的收获!
兴趣、专业和钱,也许都能得到
以下这个真实的故事,也许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勇气和信心。
笔者有个远房表弟,执着地走在追求兴趣的道路上,并且最终成功!
当年表弟大学毕业,找到一份薪资不菲且发展稳定的外企工作。2年后,他跟我在线聊天时说,他想辞职、考研。他只能跟我说,因为其家人肯定不能理解他的做法。
他的本科专业是文科,他想考研的方向是理工科,而且需要绘画做基础,并且他想报考的是全国这个科系最好的学校,这令我震惊!
我初时中庸地劝他:“你完全没有基础,现在的工作又很好,放弃太可惜。”
他说:“从小到大,我一直为得到家人的认可而活着,选择的专业也是当初妥协的结果。4年大学虽然很有收获,但也很痛苦。工作以后更痛苦,不想为了稳定幸福的生活就这么放弃自己的理想。我已经买了很多参考书开始看,并且开始重拾绘画。”
他给我看他小时候的习作、他所画的规划图、他作为交换学生时的日记——那时他从没有去游玩观光过,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我开始被他打动。
他辞了职,背水一战。放榜时以专业课考分最高的成绩如愿考进了他喜欢的专业、全国最强的学校。要知道他是半路出家,作为一个“业余选手”拼过了一众念了4年本专业的高材生!
然而他没有停下脚步,毕业时毅然选择了读博,而且放弃了国内最强的学校,报考了东大。
现在他在东大继续他的梦想,而我在这里写他的经历时,都觉得像在写小说。
表弟的经历,让我无时不刻地后悔当初没有追随自己的兴趣。但光有兴趣是不够的,他的天资、他的努力、他的坚韧、他的付出——都是常人很难做到的。
最重要的,他有着找寻自我的勇气和方式。无论多么寂寞和痛苦,他都能够坚定地走下去。
而我当初……连走都没有走,所以后悔也没有用。
如果你有兴趣、有天赋、有专长、有梦想、有青春,请一定要试一试,一定要对得起你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不能幸免地被生活、工作中的物质要求所束缚,但欲望是没有尽头的。仅以“钱”作为目标,会在达成后变成一个更大的虚无的黑洞。曾经看到这么一句话,在此和大家共勉:“让生活变得有趣首先需要让自己变得有趣,让自己拥有发现美妙事物的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