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就纺织品滞港问题最终各退一步而于9月5日夜间达成协议。近日,这一事件被广泛报道,记者就此与数位行业研究员讨论其中博弈关系及利益得失,总的来说,研究员们对谈判结果看法较为中性,而国信证券纺织行业首席分析师高芳敏同时认为,中欧此次只是就历史及局部问题进行谈判,对行业发展影响不大,与之相比,未来中美之间的谈判重要性将要大得多。
解决历史问题
国信证券高芳敏对于类似"纺织品滞港现象明年还会不会出现"的问题兴趣不大,在他看来,中欧之间的谈判已经谈得很好了,双方于6月11日签订的《中欧纺织品谅解备忘录》已经将基本问题解决,目前出现的纺织品滞压欧盟港口的现象只是因为当时存在一个管理空档期而引起的历史问题,明年已经不可能再出现;而就金额来说,目前滞压的货物价值只占今年7月纺织品对欧出口的4%,其影响很小。
而与之相比,中美间急需一个类似中欧谅解备忘录性质的框架性协议,所以接下来的中美谈判,其重要意义将要大得多。
创造和谐外贸环境
根据9月5日晚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作为代表签署的《蹉商纪要》,欧盟将全部放行所有滞港货物。其中,实际滞港货物数量中欧双方各承担一半,欧方要承担的部分,欧盟将通过增加2005年配额解决,中方承担部分,将通过个别品种的调剂来解决。
华夏证券的研究员卢扬对以上协议所产生的影响评价为中性,认为尚不构成对纺织业的实质性利好。该项评价的基础是中方预借配额与欧盟新增配额导致正负影响相抵。
卢扬的研究报告以目前滞压在欧盟港口的4800万件毛衫为例,根据有关了解,其中2500万件将通过欧盟新增2005年配额的方式解决,但余下2300万件则通过我方挪用今年其他配额及预借明年配额方式解决,这样,2005年新增的出口空间与2006年缩减的出口空间相互平衡,对出口市场的影响为中性。
卢扬对记者表示,此次谈判我方作出了一定让步,而这种让步是在我方掌握一定主动权形势下作出的,这可能与对整体贸易形势的考虑有关。而记者也注意到,商务部昨日声明中有薄熙来的谈话,"尽管中方企业是合法成交,且货物多已付款,但中方顾及欧盟进口商和零售商的利益,为减少双方的损失,拟与欧方共同采取合理的措施;滞港问题的解决说明中欧双方有能力、也有机制妥善处理双边经贸关系中出现的问题"。
而联合证券分析员李鑫则认为,滞压问题明年仍然可能会出现,中国与欧盟可能还要"碰碰面"商谈,今年中国对欧盟小退一步,有利于创造今后较为和谐的贸易环境,为国内纺织企业提供较为稳定预期。
这方面,国信证券的高芳敏也有相同看法:"如果滞压问题不解决,欧盟进口商可能考虑从别国进货,中欧之间的持续性贸易局面就会无法进行"。
中美谈判意义重大
2005年8月30日,中美纺织品贸易蹉商已经进行到了第四轮,这一次是在北京举行,双方会谈也升格为副部级。受若干因素影响,人们普遍期盼此次能够有实质性的协议出台。然而,谈判延期至9月1日下午,最终还是以无果而终告收。
也是在9月1日,美国作出决定,对中国两类纺织品设限,同时推迟决定是否对另四种纺织品设限;此后,9月2日,我国商务部也表态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美方设限决定,同时保留在世贸组织框架下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至此,中美谈判的艰难与复杂性已经再一次凸现。
目前,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中美之间不达成一个长期性的框架协议,我国纺织企业对美出口将难以有稳定预期。而2005年配额开放以来,美国与欧盟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最大的潜力市场。由此来看,未来的中美谈判将意义重大。 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