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 熠 双 刃 剑
—解读《天堂》
又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又是一个促人凝思、发人深省的故事……
面对着由《天堂》引发而来一位农民工进城的惨痛境遇,笔者不得不拂案而起,再次疾呼了!
“天堂”,自古以来就是为世世代代芸芸众生,尤其是大山深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芸芸众生心目中终生祈盼走入的,那个“一定没有贫穷,没有饥饿,就象无数次憧憬中的梦境一般”的地方。
然而,这个故事又告诉了人们,“天堂”般的都市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天堂”般的都市里,乃至泱泱阡陌的城乡中,除了“没有贫穷,没有饥饿”,还应该没有什么呢?
—从《天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说起
作品通篇是以第一人称贯穿始终的,但在出场的四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上,围绕主题着实下了工夫,使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娘”—代表着许许多多老一辈人善良淳朴,终生居于大山深处,不谙世事,为儿女们能够过上好日子含辛茹苦、简朴持家的形象特性。然而,正是由于这样的形象特性,促使这位善良的老人在不明狡诈之人底细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儿子得以走出大山、步入“天堂”操劳奔忙,酿成儿子日后“悲剧”角色的开端。
“哥”—代表着一类青年农民的形象特性。自小未曾出过大山,善良、憨厚,同样也是不谙世事,怀揣娘的无限牵挂和默念跟随“表叔”进了城。他不会夸夸其谈,只知道“尽心做着一件件被吩咐过的杂事,不敢有半点的怠慢和纰漏”却又是“木纳”、“不会察言观色来投其所好”,更不懂得用心分辨“天堂”花花世界的是与非。蹒跚着步履,为表叔公司效力,却意想不到中了对方的圈套,成为一场罪恶贩毒交易的工具。他而后的锒铛入狱全然出于无知,既有其中的偶然,又不能一概排除更多的“必然”。
“我”—年龄尚小的农村籍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渴求知识,对家乡、对爹娘和兄长感情深深。为了给误入歧途的“哥”讨回公道,懂得求助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辞千辛万苦奔波呼唤,最终在熠熠生辉法律“双刃剑”的正义支持下,使幕后策划罪恶行经的罪魁绳之以法。又痛定思痛,感悟着告别愚昧无知、用知识充实自身的无比力量,在打工的间隙中,义无返顾走上孜孜不倦的自学成才道路。
“表叔”—可以说是一只披着人皮的“豺狼”。具备以欺诈手段骗取农民工信任,以伪善蛊惑良善为其不法勾当卖命,肆意践踏农民工合法权益工头们的共同本性。他最后落入法网,是罪有应得,反映了人民的根本愿望,也是法制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天堂”难道没有瑕疵么?
依照《天堂》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我们应该清晰地看到,主人翁“哥”的不公境遇并非偶然。一方面,有其自身不谙世事、匮乏知识、少有分析判断能力,只知挣钱养家、娶亲、资助兄弟求学的内在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天堂”的偌大空间,容纳着蛀虫、欺诈、不公、犯罪、利诱,不能不是外在的重要原因。“天堂美么?我不知道。但那里一定没有贫穷,没有饥饿,就像娘当初无数次憧憬中的梦境一般。但此时的我却在心中默默祈祷,那里的天空如此纯净,那里的人们如此可亲,没有险恶,没有阴暗,到处充满着正义的阳光。”客观的看,果真如此吗? “天堂”难道没有瑕疵么?
祈祷终归只是祈祷,那么,“哥”在“天堂”遇到了什么?
“就这样,哥在表叔一手安排好了的时间及地点完成了交易。但哥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怎样一场罪恶交易的开始—足足有10克的海洛因。”
所谓当初的“大义之举”,“只不过是表叔利用哥的憨厚淳朴作为他罪恶交易的掩盖,而虚情假意的慈悲则是为达到他卑略目的而处心积虑设下的陷阱。善良的哥啊,又怎会轻易识破那深深掩盖下的阴险狡诈,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健壮魁梧的哥此时就象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而受控与表叔的股掌之间,什么血脉亲情全都抵挡不住那赤裸裸的金钱诱惑。威胁、恐吓、软硬兼施已让身不由己的哥一次次的挺而走险,用罪恶的双手毒害着一个个无知的灵魂,去不断满足那日益膨胀、贪得无厌的私欲。”
—“哥”的惨痛境遇说明了什么?
一切善良的人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偏远的大山里,还是“天堂”般的大都市,那繁若烟海的人群中,总是良莠不齐,总有善恶之分。光明与阴暗,正义与邪恶,纯净与污浊,遵纪守法与违法犯罪,时时刻刻都会相伴而生的。人们的知识水准、辨别能力、法制意识必须不停顿的提升,社会的科学程度、文明氛围、法制建设必须不停顿的强化。
只有当法律的“双刃剑”因公众的力量磨砺的真正锋快熠熠生光,才足以有效地惩治、抑制一切腐恶,有效地教育人民、保护良善。也才可以因公众的力量,构建起为世世代代人们所祈祷、所憧憬的,遍及城乡市井,巍然矗立于神州阡陌,给芸芸众生带来无尽幸福欢乐,那一座座真正美好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