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职称英语奇遇记
职称英语奇遇记
邱晓辉
2007年,我完成了一个似乎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充分利用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学英语,写论文稿。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叫作“洋毛毛”的学英语网站,对记单词很有帮助。不仅有中英文在线翻译,还有单词发音和音标,同义词显示等。
关于职称问题,我还想说:我在2006年评副高职称时遭到失败,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职称外语合格证问题,其二,论文的含金量问题。前者是我于1999年时考取的古代汉语B级合格证,我当时考了68分。其实,我虽已评上中级,但尚未实授(聘任)。这中间就有了两个疑问,自山东省人事厅2001年明令废止了古代汉语职称考试后,此类证件是否还有效?即使有效,我那时并没有被用人单位聘用,是否无资格享用此证?后者更为关键。我上报的五篇论文,皆为印有正式书号的本专业论文集。此前好像听人说过,可算作正式的成果,甚至还要高于同等的论文水平。不料临到申报职称材料时,单位领导人却发话说:“似此等由多人联合出版的所谓论文集,(有人讲:此种论文集,前几年还可以算,高评委勉强承认,那么为什么现在就不算了呢。以前算,现在不算,公平吗。)省高评委一律不予以承认。你若打算申报的话,就要做好不能成功的思想准备”。这叫什么话,既然报了,就希望成功,还做什么失败准备。什么样的论文稿算,什么不算,我真的不知道,也许是别人保密工作做的好,也许是我个人信息不灵通吧。
在这个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关键时刻,也有人劝我要报。我不知该究竟如何作为才好。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到银行取了500元钱,办理了副高职称的上报手续,然后,便听天由命了。
两个月后,我记得正好是我生日的那一天,2006年11月14日下午。却等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临下班之时,办公室打来了内线电话告之,我的上报职称被宣告失败,什么原因并无人给予解释。话筒里听得这一令人颓丧的消息后,我当时犹如被电击雷打火烧霜侵一般。这淬然的一击,不由得使人浑身瘫软,扑倒在办公桌上,半天回不过神来。
早就听人讲过,评职称好比挤公交车,拼命往上涌进向前。挤身上去的人,欣慰高兴自不必言,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口大喊“万岁”,并督促司机快开车,还等什么,不用再等了。而那些没有上车的人们,则只有骂天骂地,徒劳无益地望车兴叹了。这就是中国式的评职称,世界独有,无可比拟。
我是在一家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人,记得刚进馆时,文化局人事科长就曾对我讲,干图书馆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能够评职称,职称往往要高于职务,它不仅仅意味着工资的提升,也同时像征着学术方面的建树。话语之外,还有另外第三种意思,即:假如你没有什么仕途官运的话,还至少可以从学术职称方面找回来。评职称要按一定的标准,学术成果是最主要的。这就是论文了。但我们这里有的时候却不完全按此标准行事。比如,1993年的时候,我曾在上海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图书馆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修订世界地区表势在必行”的论文稿,这在我们当时的图书馆里是空前的,因为之前少有人发表过论文之类的东西,而且,《图书馆杂志》响当当,含金量极高。人所共知。此前的同事没有人发表论文,却并不等于领导的青睐。在省级专业期刊上发表作品,并不能够带来荣耀,这就是中国特色吗?就是这一年,评中级职称时,和我一个档次系列的几位男女同事们,虽然他们的专业成果等于零,按说,有成果和没成果怎么能一样。但当时执掌着单位职称生杀大权的馆长大人却为我的论文视而不见,不知此公修炼到了什么境界,才能达到如果高深的能耐。最后,不哭的孩子没奶喝,没论文的人评上了,有论文的人却落败了,试问,这就是官员的力量和能耐吗?不知该到哪儿去说理?如此混蛋领导艺术,令人不齿。那些自命不凡、舍我其谁的官员们,他们绞尽脑汁,巧立名目。我倒想要问一问,那些个整天品头评足,说东道西,说张三不行,李四不中的官员们,请问你们自己本人到底行不行,你们够不够高级职称的标准要求?公款吃喝、公车接送,皆已然成为小事一桩了,指使亲友开办公司,然后靠贷款来捣鬼。贷款后宣布破产,攫取国家资金才是其最终目的。不是吗?天底下的贪官污吏们,他们个个贪婪、狡诈,说起询私舞蔽来,那可真是无师自通,不学即会,而且兴一反三,更上一层楼。他们自恃手中握有人民所赐予的神圣权力,就可以在一亩三分地里,称霸一方、惟我独尊了,他们大搞一言堂,一切皆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什么事情都可以用“综合考虑”、“其他”、“但是”来搪塞。
从什么时候起,似乎印象中的中国大陆乃至全世界所有的大小官员们,都具备了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能力,他们还沾沾自喜、乐此不彼。他们中饱私囊、巧取豪夺自不必说。这是人类的劣根性之最大体现吗?是生命的悲哀吗?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无政府主义思想产生的温床。君不见,多少跳梁小丑们,他们在职称的舞台上,纵横捭涸、左右逢源,吃得开、打得响,时时竞得手。而那些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在第一线的老实人,却屡屡不得志,处处受限制。中国人最大的劣根性,就是要么当你的主人,要么作你的奴才,要想和你平起平坐,平等相待,连门儿也没有。这一点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只有伦理学,在西方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学。中国无人际关系只有伦理关系。这是铁律。
雷锋、王杰、焦裕渌似的那些个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优秀人物,就好比镜中花、水中月一般,只在报刊、媒体上领略,在我的身边从来未曾见识到一个半个。
有人发出如此感想:中国加入WTO后,出现了一个时髦的名词---"接轨".然而,有一个"行业"尚待与国际接轨,这就是"职称行业"."南方周末"曾载文对职称考试一刀切的做法提出批评.然而本人却对这一施行二十年之久的"政策"偶发奇念:全国各级人事部门每年要赚取多少考试费 阅读(1179) | 评论(2)|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