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在海的那边
第一章
当我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已经两鬓斑白,两眼角的鱼尾已经很明显爬上来的时刻,我才感觉到日月似梳、逝光如水,正在消逝的岁月似高山流水一泻而过。而人生的悲欢离合,艰难坎坷,又是近在咫尺。
人生总有些许“命中注定”的味道。我是回乡知青,经历了两年农村劳动锻炼,使我懂得了一句话;吃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要把这两年最难忘的经历告诉你们,告诉我的女儿。
那么,就让时间停格在1968年吧。那一年我才17岁,一个女孩子正是花季年华。学校由于受到了*****的冲击而被迫停课,很多优秀的老师都遭受到批判。我们的学校是一个县重点学校,高考率为百分之八十。谁要是能考进这个学校,那么就意味着谁的半只脚就已经跨进了大学的大门。 曾记得当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这所学校,我的父母有多么高兴啊!“可怜天下父母心”, “望儿成龙、盼女成凤”。谁不想穷人家里的鸡窝里要飞出金凤凰?
那时候的我们,太年青、太幼稚和太天真,随着*****的急流勇进,我们满腔激情,我们热血沸腾,我们勇往直前。“毛主席的指示,就是最高指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也有两只手,我们决不在城里吃闲饭”。我们的豪言壮语响彻云霄,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成为一片热潮,成为一股洪流,成为一页永远抹不掉的历史。
我是一个农村的姑娘从农村考到城镇的重点学校,那么就该回到家乡务农。要是城镇的学生就得去黑龙江和云南。我们的学校正是定向在这两个省。我们这一批68届的学生,没有一个留在城镇,是当年“一片红”的历史记载。于是,我的美好憧憬,我的远大理想也就一下子成为泡影。
我感到彷徨,我感到痛苦,我感到无奈!我在挣扎着,我在期盼着,我在幻想着:“命运之神”能给我一个无助的小丫头带来好机会和好运道! 我的父亲是一个憨厚的农民,是一名忠厚的***员,担任着生产队长,他把握着整个生产队的经济命脉。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都很贫穷、很艰苦,很难、很累。唯一奢望的目标就是要求吃饱饭穿暖衣服不求好赖只要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却很难,记得常常吃不饱,挨饿受冻也成为家常事、正常事。
我的父亲心中明白要想带领乡亲们走上温饱之路[还不是小康之路],谋划着首先一定得把副业搞上去。他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让我试试肩挑这副“搞好副业”的重担。曾记得那年12月份吧,父亲语重深长地对我说;“阿桃,我想把这个畜牧场交给你,让你来帮我挑起副业这一担。我相信你能行。我不相信再有第二个人选了”。
多少年过去了,但当时在我父亲那种充满着希望的口气、充满着期待的目光,至今还仿如昨日、栩栩如生地不时浮现在我眼前。虽然,我是一个女孩子,况且正是向父母撒娇的年龄,但因为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穷则思变,要挣扎,要苦斗,要脱贫,我还有什么理由去拒绝父亲呢?我懂得父亲,也很心疼父亲。我爽快地回答父亲:"阿爹,你放心。我会用心去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第一天,我来到了生产队的畜牧场,进入我眼帘的是两排低矮的小小矛草屋,是用细竹搭成的屋顶,已经陈旧不堪。四周是用稻草涂烂泥巴再用竹竿做支架围成一个墙,墙与墙之间的空隙很大,这里没有防冻设备,要是寒冷来临的话,极有可能会发生冻死猪猡的惨剧。这种强烈的预感由此而产生,也就在以后的故事里出现了刻骨铭心的回忆。
这个畜牧场的草屋内有一个很大的大铁锅,用以烧开水;一口大缸是用来搅拌猪食的,这里的全部“家当”还不值30元钱。当然,起步是从“零”开始的。这个畜牧场一共有10间猪圈,每间有两头猪。按照一头猪正常生长发育期,通常4个月120一150斤就可以出售圈卖掉了。养猪,那是很有学问的,喂猪,也是很有讲究的,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要科学喂猪养猪。 Page。01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