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坛首页 >>> 休闲娱乐区 >>> 航海文学 >>> [分享]浪迹天涯的航海文学选摘-8月22日更新

 本版版主:钱二  塔格依力斯   
  您是本帖的第 4126 个阅读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当前1/1页] [20条/页] [总条数:19]    第  
楼 主  [分享]浪迹天涯的航海文学选摘-8月22日更新[2010-8-22 23:25: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本帖荣获
鲜花: (0支)
鸡蛋: (0枚)
 

前南斯拉夫的里耶卡港印象

前南斯拉夫共和国位于亚德里亚海东岸的巴尔干半岛上。

    凡是浏览过世界史的人们都知道:这个地方历来被人们称为“巴尔干的火药桶”。而且,这个国家的萨拉热窝市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前南斯拉夫二战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讲述的也是发生在这个著名城市中的游击队抗击德国侵略军的故事。
    由此,当地民风之剽悍可略见一斑。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连当时横扫欧洲,不可一世的德军对铁托元帅所领导的反法西斯游击队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随着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名将铁托的去世,近些年来,由于政治和经济等诸多原因前南斯拉夫被分化为若干个国家。我们的船去前南斯拉夫的那个航次所停靠的里耶卡港就属于新独立的克罗地亚共和国。
 
    里耶卡港是前南斯拉夫北方一个自然条件极好的深水港。因此,历来也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多年前,我们从地中海进入亚德里亚海那天是夜间航行。全船除了夜航灯开启外,到处都是漆黑一片。只有夜空中的繁星在不断的向我们眨着眼睛。
 
    当钟表的时针指向12点时,船长和我都在驾驶台上。
    值班驾驶员向我们报告:附近海域有船舶快速向我轮靠拢。同时,请示是否需要减速。按照国际惯例当船舶与船舶之间的距离处于0.5KB以内时,就应该采取相应的避让措施。船长和我根据以往的经验,简单一碰即迅速下达了口令:船舶保持航速,继续按照原航向行驶。这是公司为防止海盗劫持船舶所提出的具体措施,因此,船长这样操船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这一天的情况非同一般。根据驾驶台上雷达扫描的结果,发现来船不仅吨位较大,而且船速也比一般的船要快得多。这些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于是,立即发出了全体船员各就各位的紧急警报,以准备应付意外的突发情况。
 
    正在此时,驾驶台的高频电话中对方用英语连续在呼叫:我们是美国海军,在此处进行例行检查。请报告船名、船籍、吨位、航向、航速、装载物品名称及状况。与此同时,对方驾驶台上打出的灯光信号也在向我轮显示着同样的内容。
 
    船长和我一下子都联想到公司昨天发到船的电报,其中就有如何应付美海军舰船检查的内容及要求。于是,船长立即拿起高频电话用英语作答,而我则安排值班水手在船台左翼上用灯光信号答复对方。
 
    对方在得到答复的几分钟后,随即通知我轮可以继续航行。我解除了全船警戒的信号,船员们都回到了各自的船舱休息。黑暗里我们看到美海军的军舰渐渐放慢船速,落到了我轮航向的后面,不久便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事情并不大,但是,它留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而且是难以磨灭的。
    难道美国海军就有在公海上随意检查他国货轮的特权吗?是谁赋予他这种特权的?
    铁的事实又一次教育了我:在国际事务中,无论公理在哪一方,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和经济实力是根本没有平等外交可言的。
 
    远洋船员生活的基本特点就是漂泊不定。
    但是,如果你始终能够以乐观的人生态度来应对所经历的一切,那么,你所收获的就不会只是苦难,还有常人所难以感受到的生活乐趣。
 
    里耶卡港是一个背山而又面海的港口。除了从军事学的角度有其特殊意义之外,这里还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旅游胜地。
 
 
    白天望去:港口四周的山,林木丛郁,临近水边的地方依山层层都建有红色屋顶及白色或者黄色墙壁的别墅。山中的道路一直蜿蜒着通到山顶。
    夜间:汽车在山路上行驶,车灯忽隐忽现,宛如穿行于山林中的游龙一般。
    城市背靠的山顶上建有一些哥特式尖顶的古堡。在历经了若干年代的风雨和沧桑之后,它们显得依然那么的雄奇和伟岸。
 
    当夜,我轮按照港口管理局是要求在锚地抛了锚,等待第二天的联检。
 
    第二天清晨,当明媚的阳光撒满海面时,该港海关的官员就上了船。船长和我面带微笑的把他迎进了大台,开始了例行的检查。然而,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是:他在办公之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我们用50美金购买一面克罗地亚的国旗。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的反映过来:今天早上值班水手升上大桅的那面国旗是前南斯拉夫的,而不是克罗地亚的。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按照国际惯例:在国际海域航行的船舶无论进入那个国家的水域就必须要悬挂那个国家的国旗。旗帜的变更表明:今日的里耶卡港已经不再是南斯拉夫的港口,而是克罗地亚的港口了。
    真是:时世多变,物是人非。使人感到眼花缭乱。
   
    当我轮靠泊在里耶卡港的装货码头时已经是5天之后了。
    在船上一切事务安排妥当后,船长和我则需要与当地代理接触,以便由代理处安排货运的日程。外轮代理处位于市区中心,但离港口不算太远。于是,我们信步而去。
 
    出了港口的大门就是市区的街道了。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派繁忙的景象。
 
 
    高大的欧式建筑建在宽阔的街道两侧,各个建筑廊檐下十八世纪巴洛克式的雕塑与文饰处处皆是,无论是人物还是植物都雕塑的栩栩如生,不由得使人感叹欧州文化的现实主义的特色与文艺复兴的深厚的底蕴。路旁的法国梧桐枝叶茂密,整齐而又碧绿,为路人遮挡着烈日,使那些留恋在街道上的人们时时可以感受得到绿荫与海风混合之后的丝丝凉意。
 
    人们的生活似乎还算平静。要不然就是斯拉夫人天生的乐观使他们没有在战争的高压面前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街市上商业和贸易依旧,人们似乎也不象遭遇到大的战乱那样的徨徨不可终日。年轻人永远是快乐和朝气蓬勃的。他们手挽着手,无忧无虑的欢笑着,在商业街上流连。
    看到他们时不由得使人感到:韶光的难留。
    对年轻人朝气的那种羡慕之情,无论对于那一个民族的人来说,大概都是一种情感极其自然的流露。
 
    但是,不时出现在街头的那些身着法国海军制服的年轻水兵和一些身着迷彩服的持枪的士兵却使人猛然的回到现实中来,使人感到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在这个国家之上,压抑之感由然而生。
 
    入夜,商业街上灯红酒绿。各种霓虹灯闪烁着迷人的色彩,带有激烈节奏的摇滚音乐让人感到有些震耳欲聋。三三两两,浓妆艳抹的妓女也开始游荡在街头的各处。
 
   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万花筒。无论是中国还是在外国。它不仅变化无穷,而且,色彩斑斓。
 
   在里耶卡停泊期间,遇到不值班的闲暇之时,我们就沿着城市中那些坡度很大的古老街道走上山,去寻找和参观那些建于十六至十七世纪的古堡。南斯拉夫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地国家。出了里耶卡的城区就是山了。当你爬到山顶,抬眼望去真可谓是山高、坡陡、沟深、流急。那些架设在深沟之间的桥也与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桥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堡中阴暗而幽静。参观也不需要买票。
    但由于游人不多,显得有些冷清。山风吹着落叶,人们伴随着长满青苔的各种石雕。拾级而上,安静的只听到脚下落叶被脚踩时发出的轻微声响。在进入古堡主体建筑的平台上,我看到一个奇异的铜雕。那是一只具有狰狞面目,长着两个宽大翅膀和卷曲长尾的龙型动物。对此,大家都不知其所以然。由于语言不通,也听不懂当地人的解释,只好带着心中的若干诧异继续参观。只是那怪物掌中握有一把锋利的铜剑直指蓝天,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猜想:大概是象征着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身上所具有的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吧!
 
    尖尖的塔楼位于整座古堡的最高处,站在那里,凭窗一望,一面是:海天一色,船影重重;另一面则是:峰峦起伏,山色斑斓。果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国古代的文人骚客最爱登高望远,抒发感慨。此时,我才深深的体会到那种意境之美妙。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于里耶卡这个港口城市的了解是越来越深刻了。看着那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们使我们感慨的是;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每天的日子其实区别并不是太大。主要的差异好象体现在宗教、文化以及道德方面的多一些。然而,无论各国在意识形态之间有多么大的差异,让所有的人每天都能在和平的阳光下自由的生活才是人间的正道。
本帖于2010-8-22 23:25:38由版主[钱二]修改过



瓦锡兰6L20DF发动机油耗
04规则三副考废了
知道船名找所属船务公司,怎么找,船讯网里没查到
想请问下海运的船舶订购燃料油要提前多久?
二副证书到期更新
请问:有比较新的各地海事局的联系方式吗?



齿轮箱 救生和消防设备 预计抵达引航站
无论靠泊与否 港口租约 汽车专运船
无论到港与否 汽车卡车专运船 二船东
截补料 船舶速遣协议
合作 核心企业 波纹状的
药皮 可调浆传动 曲柄夹板
爱你在每一天
 

第 1 楼 回帖时间:2010-5-20 7:14: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二战故地敦克尔克

我们的货轮从法国的港口布洛涅卸完货,根据公司的传真指示驶往位于多佛尔海峡附近的法国港口敦克尔克待命.

 敦克尔克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法国港口城市.
    在二战期间,它是以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撤退发生地而闻名于世的.
 
    在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短短的9天里,英国的海军部曾经在敦克尔克策划并实施过一个近乎疯狂并命名为"发电机"的救援计划.
 
    当时,在海军部的救援计划得到英国内阁批准后,他们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动员了英国海军和民间大大小小300多条的各种船舶,昼夜不停的往返于海峡两岸实施救援行动,终使34万英法联军从这里奇迹般的逃脱了德军的三面包围,撤回到了英国本土.
    从而,为英国反攻欧洲大陆保存了实力.
 
    当我们的货轮从多佛尔海峡转向敦克尔克海港时,该港口的法国引水已经乘小艇在防波堤外等候了.
 
    在船舶的驾驶台上,法国引水发出了一连串的操舵口令,我们的舵手一面熟练的用英语应对着回令,一面灵活的把握着舵轮.由于货轮是处于空载状态,于是采取大角度转向很灵巧的转过港口防波堤,在水流的冲击和拖轮的合力作用下缓缓的进入了该港的水域.
 
    敦克尔克海港区基本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外港:也就是防波堤内的一片水面及岸线;而另一部分则是内港:是经过一段狭窄的人工开凿的小运河后进入的另一段水面岸线.
 
    由于我轮属于待命装货,因此,在法国引水的引导下,经过了那一段小运河后靠泊在了内港水域的一段码头上.
 
    待命的日子既平淡又无味,就好像是没有尽头一样.在大海上漂泊惯了的海员们一般是不太愿意过这种日子的.
    在船上除了安排正常的值班与船舶机械的维修保养外,船员们在不当班时都可以下船.
 
    乘此机会,我与大副约定到二战故地敦克尔克海滩一游.
 
    那日,天气十分晴朗.
    吃过早饭,交待完手头的工作.我们便一起走下舷梯,沿着港口里的岸线径直走向外港区.
    大约步行了半个小时,我们就看到了那著名的敦克尔克海滩.
 
    站在海滩的沙丘之上,放眼望去,在大海的对面,只用肉眼就可以清晰的看见海峡对岸的英国.
    说实在的,在未到实地观察之前,根本不可能想象到海峡此处的距离竟然如此的近.
 
    也难怪在二战中德国人十分笃信美英法联军最可能渡过海峡的地方就在加莱地区.因此,一直把重兵摆放在这里.
    而后来,当美英法联军参谋部采取舍近求远的方法到诺曼底选择登陆场,反攻欧洲大陆的战略意图进行实施时,就完全出乎了德国人的预料.
 
    敦克尔克海滩的地形特点十分鲜明.海滩平坦而开阔,只是在沙滩与陆地交汇处才有一些低矮的丘陵式的沙包.可以说是毫无遮蔽物可以利用。
    不难想象:在当年,三十几万英法联军和装备被困在敦克尔克港口外这方圆十几公里狭长的沙滩上.空中有德国空军的连日轮番轰炸,陆上三面有德国陆军几十万大军的围困和进逼.战争的形势该有多么的危急,部队的处境该有多么的危险.
 
    多亏了与德国人作战的的英国人具有聪明,大胆和仗义的品格.
    他们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尽英国国力之所能,竭尽全力的挽救自己和盟友被德军围困的部队,终使他们置于死地而后生.
 
    这些事情对于后人来说,仅是想一想,也已经够惊心动魄的了.何况那些亲身经历这次大撤退的人们.这种经历必会使他们终生难忘.
 
    从海滩回来,我们的目的地则是敦克尔克大撤退纪念馆.
 
   如今,漫步在敦克尔克城市的街道之上,随意的浏览街头的风景.早年,二战的烽火硝烟已被经济繁华的景象所替代.
 
   被各种商品布置的琳琅满目的商铺接比邻次,早已替代了当年曾经是满街的火炮和各种装备;游荡在街头上的法国时尚青年男女也早已替代了当年英法联军那些曾经头戴钢盔,全副武装的年轻士兵.
 
   真是应了一句我们中国人的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时间改变了一切.
   已然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
 
    位于城市边缘的敦克尔克大撤退纪念馆简朴又特别.
    当博物馆的一位老工作人员得知我们是中国海员,而且专程来这里瞻仰参观的,显得十分的感动.
    老人也是一名二战老兵,他不辞辛苦的亲自陪同我们进入馆中,并主动为我们作导游.
 
 
    馆中的展品丰富而且真实.完全可以让参观者切实的感受到当年反法西斯战争血雨腥风的激烈和残酷.
 
这次意想不到的参观除了使我们加深了对那些在二战中与德国法西斯战斗的老战士的那种无比崇敬以外,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来之不易.
 
    参观完毕,在厚厚的留言簿上我们留下了这样的话:中国人民向那些为争取世界和平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几日后,我们的船接到了公司新的指令,驶离了敦克尔克港,开始了新的航程.
爱你在每一天
 

第 2 楼 回帖时间:2010-5-20 7:18: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浪漫之都巴黎采风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从天边洒落到港口外的海面上时,从荷兰鹿特丹港匆匆而来的中国国家商检局两名年轻的工作人员就到了法国的布洛涅港并登上了我们靠泊在码头上的船.

 
    他们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上船检验出口货物的.
 
      在简单接洽后,大副即带领着他们对我船装载的出口的硅晶石进行了抽样检测.
 
    在从货仓中取样结束后,由我和大副陪同他们到船员餐厅吃早餐.交谈中,两个年轻人谈到:准备在完成检验工作之后,第二天自己驾车去巴黎市区游览.由于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随即约定一同前往.
 
    因为到巴黎市区有近200公里的路程,为了节省时间,次日凌晨四点我们就从布洛涅港口出发了.
 
    法国的高速公路与国内有所不同.
    国内一般都是以连接高速公路的两个或三个地名为公路的名字.如,京沈高速即是北京至沈阳;烟威高速,即是烟台至威海;至于京津塘高速则是北京至天津再到塘沽.
 
    而法国与美国差不多,都是以阿拉伯数字作为高速公路的编号.一般称为38号公路或62号公路,需要驾车人按照编号查找自己要去目的地以及具体的行车路线.
 
    天色尚暗,汽车打开车灯沿着去往巴黎的高速公路飞快的行驶.路上的汽车流量不大,尽可以放马由缰的急驰.
 
    在行驶的过程中,车窗外的天空渐渐的露出了鱼肚白,车窗外的景物也慢慢变得清晰起来了.公路两旁种植着高高的白杨树,显得整齐而且规范.
 
    远远的望去,法国的乡村景色就象是一幅绘画大师手中美丽的油画.在清晨散漫薄雾中的村庄显得恬静而且迷人.
 
    当我们的汽车进入巴黎市区时,已经是早上八点钟了.市区道路上的车辆并不是显得很拥挤.因为,巴黎市区的早八点并不是北京市区早八点的概念.
    法国人每天早晨上班的时间是九点半.
 
    我们的车沿着巴黎市区的街道慢慢的行驶,一直开到距离著名的巴黎圣母院附近才找到一个合适的停车场.
 
    在寻找停车场和车辆停放的过程中,才深深的感觉到在巴黎市区找一个合适的停车场和车位是多么的困难.
 
    过去,有人讲:欧洲人喜欢买两厢车.我看不是喜欢买两厢车的问题,而是在巴黎市区还真不好找停车位.
 
    因此,偏爱购买两厢车也算是法国人领会达尔文"适者生存"道理的一种具体体现.
 
    既然距离巴黎圣母院较近,那么,我们对巴黎的参观和游览就从这里开始.
 
    巴黎圣母院并不是由于有了电影<巴黎圣母院>才有了名气.而是在很早以前,它就是巴黎一座著名的教堂.
 
   由于西方人对于基督的崇拜不亚于东方人对于佛教的崇拜.所以,每天到这个大教堂来作礼拜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看着那些摩肩擦踵按照顺序进入教堂朝拜者虔诚的面容,心中暗自揣摩:在追寻"来世"幸福的道路上西方人与东方人的心路似乎相差并不大.
 
   教堂前面的广场上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画家为来往的游客作画.我看到作画者中也有不少黄皮肤,黑眼睛的亚洲人.至于是不是中国人,就很难说了.
 
   我知道:在国外是不可以随意打听一个人的来历的.因为,那属于个人的隐私.随意的打听别人的隐私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实际上国外既不是像有些国人想象的那样遍地是黄金,也不是所有混出国的人都能够过得那么滋润.
 
   巴黎圣母院的大门与中国的庙门很不同.但是,又别具一种魅力.三扇大门一高两低并列排开.据说:左面的为圣母门,右面的为圣安娜门,中间的门为最终审判.
 
   高大的穹顶式的门眉上镶满了精致的雕刻,而门的中央和两侧则刻有基督信徒的雕像.大门的庄严肃穆使得步入教堂大门的人们不由自主的肃然起敬.
 
   教堂大厅中世界上十分著名的"玫瑰之窗"显得美论美幻.那多彩的圆形玻璃窗仿佛使人感受到来自天国的那种绚丽的色彩.
 
   大厅中,牧师在为进入教堂礼拜的信徒们布道.
   那管风琴悠扬的音乐声伴随着牧师抑扬顿挫的布道福音传向四面八方.
 
   教堂外檐装饰的怪人造型与世界各地所有的教堂都不同,的确是别具一格.它处在房顶外侧,同时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装饰,二是泻水.法国人的聪明与才智,唯美与实用的有机结合由此可以略见一斑.
 
   教堂周遍是楼间窄小的街道.
   多年来,法国人并不以其窄小而大兴土木的把它们随意的拆除和拓宽.他们没有像北京市的"一些人'那样的由着性子干蠢事.而是理智的保留下历史的原有的风貌,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充分的去体验法国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去体验法国古老文化沉淀的厚重.
 
    法国人的时装是世界有名的.但是他们平日里的衣着却十分的休闲,看起来让人感到是那么的悠闲和惬意.
 
    巴黎圣母院的后院是一座精致的花园.不仅其中花草艳丽,而且树木繁茂.一片片绿荫中的一张张木椅使游人感到清爽和舒适.
 
    从巴黎圣母院出来,沿着塞那河步行二十几分钟就到了著名的卢浮宫.越过横跨在塞那河上的桥,我们就从高大的拱门下步入了卢浮宫那建有玻璃金字塔的广场.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或进入博物馆参观或在在玻璃金字塔前摄影留念.
 
    由于时间紧张,我们不得不在无限的遗憾中放弃了进入该博物馆一览世界文化精华的机会.
 
浪迹天涯--浪漫之都巴黎采风
 
    卢浮宫的北面是一片绿地公园,沿着林间的道路可以一直步行到著名的协和广场和香榭里舍大道.
 
    公园内的植物修剪的十分的整齐,道路也很清洁.与国内公园最大的不同是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男女裸体塑像.
 
    法国人似乎并不忌讳裸体塑像,也不在乎裸体塑像给孩子们造成的所谓的不良影响.
 
    刚进入此园,初见这种场面,我们还都有点抹不开脸面.后来一想:人家法国人都不在乎,我们又何必为此感到尴尬.
    真所谓是:杞人无事忧天倾. 
 
    从公园出西门便是世界著名的协和广场.其典型的标志就是来自埃及的方尖型的纪念碑。
   
    在方尖碑的两侧各有一个高达三层的环行喷泉.每个喷泉内都雕塑了八个青铜色的美女,手中抱着各自不同的器物.喷泉内的美女不仅造型十分的精美,所镀的颜色也与喷泉十分的协调.在灿烂的阳光下,喷泉迸溅出的晶莹的水花与美女们各异的形态相互映衬,显得格外的生动。
  留恋之余,我们转身步入了巴黎著名的香榭里舍田园大道.世界著名的香榭里舍田园大道是起于协和广场,止于凯旋门的一条宽敞的大道.
    法国人的浪漫是众所周知的.
    在东方人的眼里,历来是"男女授受不亲"的,更何况是在公众场合,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好象才显得是"正人君子".
    而法国人才不管那一套呢,林**上的情人我行我素,行人则安之若素.法国的青年男女一时来了情绪,即使是在大街上,相互拥抱和接吻是很平常的事情。
    在香榭里舍田园大道上散步和休闲实在是一种享受.
    天近正午,我们几人在街边一家露天咖啡馆里坐定,向侍者要了咖啡,羊角面包,果酱和奶酪.有如巴黎的法国人一样,气定神闲的一边就餐一边欣赏着街景.
    据说,在街上的露天咖啡馆喝咖啡,看报纸,看街景本身就是巴黎人平日里的生活方式之一.
 
    不过,我们可不能真像法国人那样惬意的在咖啡馆里消磨整个一下午.
 
    简单的午餐后,我们便走向了歆慕已久的凯旋门.    
    凯旋门是法国人的骄傲,也是巴黎市区的一个地标性的建筑.
 
    过去对于凯旋们的了解也只是限于图片和文字,对其细部结构及雕刻如何并不十分的清楚.这一次则完全是零距离接触.
 
    高大的凯旋们不仅建筑雄伟,风格独特,而且四面浮雕制作的十分的精美.整个建筑造型宏伟而又不失典雅,显现了欧洲建筑方面的超群技艺.
 
    凯旋门有电梯可以直通顶层的平台,可供游客登顶观赏巴黎市区的景色.
 
    拱门正中的下面是一个无名烈士墓,以纪念在法兰西争取民族解放斗争中牺牲的无数人民英雄.在纪念日时可以点燃火焰以示哀悼.平日里也常有人为此墓奉献花圈和鲜花.
 
    每年法国国庆日,庆祝节日的阅兵和游行的队伍都要列队从凯旋门经过.
      由此可见凯旋门对于法国和法国人的重要性.
   
      埃菲尔铁塔是巴黎的标志,是各国游客巴黎之行的必游之处.
    我们马不停蹄的径直而去.    
 
       埃菲尔铁塔的游览区是一组建筑群.
    由林阴大道,喷泉水池,博物馆,广场,绿地及各种雕塑构成.每当游客置身于这一组完美的建筑群中时,对法兰西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建筑技艺则会产生由衷的敬佩.
 
    埃菲尔铁塔始建于1889年.
      塔高276米,共有1711级台阶.
    如此宏伟高大的建筑,当你在现地亲自观看时总觉得它具有一种使人心灵震撼的力量.
    平心而论:多年来,它得到世界各国游客的盛赞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在春日午后暖暖的阳光里,许多的法国人躺在喷泉水池旁的绿茸茸的草地上晒太阳.显得:悠哉,悠哉.
    看到此番景象,使人产生的感觉是:法国人真的很会享受大自然所给予的恩赐.
 
      不由得联想到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如果能够少一些战争,多一些和平,各国人民能够和睦相处,该是多么的美好.
 
    在巴黎市区尽兴的游览中,暮色渐渐的降临了.
    华灯初上的法国巴黎又是另一番迷人的风光.
 
    在暮色中,我们恋恋不舍的踏上了返回布洛涅的行程.
    每个人心中都在暗自慨叹:美丽的巴黎,浪漫的巴黎.
    我们会再来的!
爱你在每一天
 

第 3 楼 回帖时间:2010-5-20 7:27: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从一网友处得知有这么一位曾经船员(或许现在还是)的博客,其内创作收藏的文章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尤其浪迹天涯系列的航海游记为我们打开了异域感知之窗。

优美的文字、详尽的描述读来会让你爱不释手。还有不少精品游记,后期将一一道来。

航海-勇敢无畏者的天空,航海-胸怀广阔者的世界。

本帖于2010-5-20 9:08:09由版主[钱二]修改过
爱你在每一天
 

第 4 楼 回帖时间:2010-5-31 13:03: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浪迹天涯--从印度洋到亚丁湾

船进入印度洋后,一直在北纬8度左右的海区范围内航行,航线的指向是斯里兰卡的南端.

 
    本人自上初中时就看过儒勒.凡尔那所著的脍炙人口的<海底两**>.也就是从那时起,对于他所经历和描写的印度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此,对印度洋的好奇心就没有消失过.
   
    为了对印度洋能够尽可能多的了解,我每天必定都抽出一些时间上驾驶台.因为,驾驶台位于船舶的最高层,视野十分开阔,极利于对洋面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那时,我所观察到的印度洋:浩淼无垠的黑蓝色的海水与天际相连,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仪态万千.
    白色的鸥鸟伴随着航船翩翩起舞.飞累了有的就干脆落在甲板上休息.洋面上微风吹起的波浪犹如湖中的涟漪,显得幽深而宁静.
 
    印度洋是地中海和红海通往东南亚的商贸必经之路.在这条航线上各国的货轮应该是往来如织才对.可是,一连几天,我们竟然没有见到一条过往的船只.我有一些少见多怪.船长说:在大洋上航行,这是常有的事情.
   
    船舶在大海上航行,除了鸥鸟为伴之外还有一个远洋船员的好朋友---那就是海豚了.
 
    海员们都知道:海豚在海难的时候曾经帮助人类的传说.
    白天航行,往往不知是什么时候在船首就出现了一群大大小小的海豚.那海豚就象是大海的精灵一样,摆动着黑褐色流线型的身躯在海水翻起的浪花中穿行.时而高高的跃出水面,时而深深的潜入水中.似乎在向那些长年在海上耕耘的海员们致敬,使远离亲人的海员们心中增加了几分慰籍.
 
    夏天一般说来是船舶横渡印度洋的好季节.如果有幸没有碰上季风,那就和碰上一个头彩差不多.而我们的船在进入印度洋后恰恰走得就比较顺,一直都走得稳稳当当的.
 
    但是,在我们的船距离亚丁湾还有三天航程的时候,季风终于没有放过我们.气势凶凶地从我们驶来的方向由背后向我们袭来.
 
 
 
    瞬间,十几米高的巨浪就如同小山一样把我们的船尾顶上了浪峰,一眨眼,又把我们的船抛入了几十米深的浪谷.几万吨的远洋货轮就象是在一只无形巨手中的玩偶一样,被颠来颠去,完全没有了自主.
 
    幸好,老船长经验丰富,有先见之明.几天之前,就布置水手长带领水手们把甲板上的大缆,油桶,消防器材及其各种杂物进行了固定和绑扎;轮机部也在二轨的带领下把机舱中的备件进行了检查和固定;船员分别把自己房间内部都进行了清理和安排;业务部提前准备了方便食品和罐头.
 
    按照医学的统计:百分之十的人是天生就晕船;百分之十的人是天生就不晕船;而百分之八十的人对于晕船是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第一天,大部分的船员就晕船了.餐厅里只有三个人就餐.为了让船员们保存体力,管事和服务员忍着自己的呕吐把罐头送往驾驶台,机舱和船员的房间.
 
    老海员讲:解决晕船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是吐了吃,吃了吐,一直到适应.
 
    驾驶台上值班的几个水手身边都放着一只塑料桶,晕船的时候要吃就把着舵轮,扶着把手吃,要吐就吐在各自身边的桶里.但是,人却一刻都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
 
    老船长不亏是老海狼,虽然也不好受,但是,一直象铁人一样坚守在驾驶台上.与机舱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船舶在大风浪的海上航行,最危险的情况就是机舱停车.船舶一旦在大风浪中失去了动力,等待它的命运就是一个---船毁人亡.
爱你在每一天
 

第 5 楼 回帖时间:2010-5-31 13:09: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浪迹天涯---向着伟大的欧罗巴

欧洲的另一种叫法就是被叫作欧罗巴洲.

 
    那是1992年的夏天,我们的船接到了公司的电报传真:指令我们到天津港装硅晶石去法国.
法国不仅是欧洲的一个大国,也是文艺复兴的中心之一.法国由来已久的浪漫情调也是众所周知的.
 
    在大学里学习外国文学时,教授在讲授法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大小仲马和默里哀的文学作品时,同学们不止一次的由衷的被法国这个国家所感动,被法兰西这个民族所感动,被作品的曲折情节所感动,被作品中的大小人物的坎坷的命运所感动.
    特别是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所提到的巴黎圣母院,卢浮宫,香谢里舍大道和在塞那河边散步的年轻修道士,无一不深深的刻在了自己的脑海之中.
 
    这趟任务可真是太合我的心愿了.但愿欧洲的法国之行能够使我亲身感受历史的欧洲,感受历史的法国.同时,也感受今天的欧洲,感受今天的法国.
 
    船装满了硅晶石驶离了母港,即船籍港.出了渤海湾后,绕过山东的成山头就一直南下而去.
 
    听老海员讲:夏天过印度洋算是好季节.如果我们运气好,没有赶上季风的话,也就可以一路顺风了.
 
    船进入印度洋的那一刻,"印度洋"三个字一下子触动了我心中的文学角.于是,我每天都抽一点时间上驾驶台,去观察儒勒.凡尔那曾经在<海底两**>精彩描写过的印度洋.
 
    那时是白天,我所观察到的印度洋:太阳高高的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之上,灰白色底部宽大而顶部渐小的热带积雨云如同大团的棉絮你追我赶的飘然而来,又从我们的头顶上飘然而去.陆地渐渐的便得模糊了,远离了我们.
    洋面上的风力大约4-5级,在海风的吹拂下海洋掀起了层层波浪,显得既深邃而又神秘.
 
    白色的海鸥伴随着我们的船,鸣叫着,盘旋着.似乎在为我们这艘即将远航欧洲的船舶送行.
 
    蓝黑色的海水翻着白色的浪花从船头两旁拥挤到两舷,然后,再急急忙忙的流向船尾.这些浪花与船尾螺旋桨打出浪花融为一体,在船后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航迹.
爱你在每一天
 

第 6 楼 回帖时间:2010-6-13 7:13: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浪迹天涯--马来西亚的槟城掠影
序言:人生在世,生为男儿,遇有机会须当读万卷书,行**路,方可遂人心愿,也不枉来到世上潇洒走一回.
 
    本人此生有幸以一名国际海员的身份游历欧,亚,美等各国的沿海港口城市,浏览各国的风土人情.
 
    本人愿把自身经历和感想与大家共同分享,也好使大家从中增加一些有益的阅历.
 
    多年前,本人遇到一次可以成为一名国际海员的机遇.于是乎,便怀着百闻不如一见的心态,抛家舍业的踏上了浪迹天涯的航海之路.
 
    这期间,既有职业所特具的艰辛与困苦,也有平常人所难以感受到的欢乐与萧洒.
 
    有人曾经说过:人生就象一幅巨大的油画,只有在远处才能欣赏到它那壮观的全景,而当你走的太近的时候,反而会因为看清楚了瑕疵而感到懊丧.海员恰恰有走到远处的机会,因此,他们观看世间的人与事的时候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
 
    第一个航次的目的港是马来西亚的槟城.开航前,船舶必须要进行一系列例行的检查.在这些工作完成,检查人员下船后船舶才可以开航.
 
    引水上船后,在船舶震耳欲聋的马达声中,船长用对讲机命令解缆.水手们在前后甲板上忙碌着:开动绞车,收回大缆.船舶侧面的拖轮也加大马力,船舶缓缓的离开了码头,掉头进入了主航道.船航行的速度不断加快,渐渐的把秦皇岛港的陆地抛在了后面.
 
    开航的时间是下午的2点多钟,虽然是冬季,但是气象条件不错,视野开阔,航线清爽.当时,海面上有2-3级的风,站在驾驶台侧翼的甲板上海风扑面而来,真是心旷神颐.
 
    用望远镜从船的右舷方向望出去,沿海岸线向南依稀可以看见北戴河鸽子窝上的小亭子.回想年少时,曾经从秦皇岛骑自行车去北戴河的情况.此时的情景和心情真是已与当时不可同日而语了.
 
   古话常讲: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东.想一想,也真是如此.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c41da010002ka.html) - 浪迹天涯--马来西亚的槟城掠影_FLAGSHIP_新浪博客
 
    过去,对于没有出过国的人来讲,走出国门是一件挺神秘的大事.而据老海员讲:远洋船舶在装货港联检合格开航后,船和船员就都自由了.船舶出港,引水下船后就完全自主的按照二副设计的航线和船长的指令驶向自己的目的港.具体到那时,我们船和人也就算是开始出国了.
 
    船舶航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没有特殊情况,一旦开航那就不分白天和夜晚的走.船员则三班倒的工作,基本上是歇人不歇马工作流程.
 
    接下来的航行,船舶穿过渤海,在山东的成山头转向南下进入黄海,东海,再穿过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是一个值得多说几句的地方.据老海员讲:过去,我们的船舶过海峡是很紧张的.船舶政委要提前进行战斗动员,船员也要分发武器,各就各位,准备应付突发的情况.
 
   而今,时至90年代了,由于海峡两岸对于过往的国际远洋货轮都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因此,过去那种剑拔弩张的状况也早已成为了历史.
 
    从世界地理的角度讲:台湾海峡不算是一条很宽的海域.但是当船舶航行在海峡中的时候仍然是水天茫茫,右舷看不见福建,左舷也看不见台湾.
    有一首流行歌曲名字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其实,我们冬季通过台湾海峡时的确是雨雾迷茫.看来这首歌的歌词所言不虚.
 
    过了台湾海峡,船舶的航线转向西南方向,气温也明显的升高了不少.几天之内我们就已经从冬天走到了夏天.水手们在甲板上工作时已经改换了T恤衫和单工作服.太阳照在人的身上也开始有些火辣辣的感觉了.,船舶再次转向继续南下,不久就进入了南海.
 
    船舶进入了南海,给我的感觉仿佛才真正进入了大海的怀抱.回想了一下,前一些日子所走过的航线,真的象老海员讲的:不过是在跑沿海线.
    由于船离陆地比较近,海水也一直是混黄的,也根本没有找到放大洋的感觉.可是进入南海之后感觉就大不一样了,简直是让人耳目一新.
 
    船越是南下,海水越是洁净,映入人眼帘的完全是碧海和蓝天.过去上学读书时,也曾看到人家对蓝色的描写:蓝得醉人,当时的语文老师也曾煞费苦心的给学生进行了讲解,可是怎么也难以领悟到笔者的那种境界.
    如今,当你在静静的面对南海的海水,面对大自然中的那种美伦美奂的蓝色时,让人一时甚至忘掉了自我的那种醉的感觉也就有了.
    当船和人都进入到大海深处时,还会让人不由自主的进行那种大与小的比较.人们在慨叹海洋的浩淼无垠之余,随之而来的还有敬畏之心.
   过去讲:沧海一粟这个成语时,一度总是比喻不恰当,拿捏不到位.而当你真正面对大海时,不要说一个人,就是7-8万吨的大船比做一粟都言过其实了.
爱你在每一天
 

第 7 楼 回帖时间:2010-6-13 7:14: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船舶继续南行,看海图大概在我国的西沙群岛附近,由于具体方位没有详细核对,所以也之能够心有所想的观察那水天一色的海面,回想着曾经发生在这一海域的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西沙之战.
    国土的重要国人尽知,国土的沦丧会使人们痛心疾首.然而,我们的海疆也是同样的重要,那里有我们多少还在等待着开发的资源啊!
     对于中华民族来讲:保卫我们兰色的疆域还将是任重道远的.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可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也确实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啊!
 
    船越接近赤道,天气好的出奇,整天是晴天饷日,气温也直线的上升.白天在甲板上烤得人真有些受不了.即使这样,水手长为了抢好天气来干活.也只好让水手们顶着烈日来保养克令吊,船壳和甲板.每天从清晨到傍晚甲板上都是机声隆隆,人声鼎沸,挥汗如雨.
    为了确保主,辅机的正常交替使用,机工们也利用这一段时间在机仓里苦干,抓紧保养相关的设备.这时在船上,甲板是30多度,机仓是40多度.每天工作后,船员们不仅工作服上而且连脸上也都泛着白色的汗碱.
 
    由于劳动强度比较大,每天晚上基本上的是头一沾枕头就一觉到天明.
   几日之后,一个早晨,当我从舷窗向外望去时,不由得眼前一亮:首先看到的是蔚蓝色的海面上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水面波光鳞鳞,紧接着几座满被绿色植被覆盖的岛屿映入我的眼帘.当时,绿色是生命之色的感觉是直觉的,也是让人由衷感到阵奋的.我快步走上驾驶台向船长一了解,原来是我们的船快要到新加坡了.
 
    这一航次我们的船在新加坡没有靠泊的安排,只是路过而已.
    据老海员讲:船员们都十分愿意自己的船舶在回航时停靠在新加坡.这里华人的比例较大,汉语在这里流通,加之在新加坡的港口购物又都是免税的.所以,大多数的船员对自己的船舶停靠新加坡是偏爱有加.
 
    新加坡引水上船后,船舶沿着主航道航行,逐渐的,新加坡大快的陆地便看得清晰了.
   最初的印象是:蓝天白云,碧海黄沙和被绿色椰林和植被环绕着的无数的高楼大厦.
   平均几分钟就一架次的大型商用飞机在起落.
   用望远镜可以看见港湾里穿梭如织的大小船只以及后面的红灯码头.
 
 
 
   可惜,这一次我们不能去.后面,我们会有机会的.
 
   船沿着新加坡海岸向西航行,然后,从转向点再转向西北,很快就进入了马六甲海峡.
   岗前培训时我们就听到过,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海盗最猖獗的海域之一.在这里平均每年被海盗劫持船舶大约有上百条之多.其结果:轻者货物损失,重者人财两空.更有甚者连船也劫走买掉.
   对此,周遍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也感到十分的头痛.但是,又无可奈何.每每我们的船舶通过马六甲海峡都要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爱你在每一天
 

第 8 楼 回帖时间:2010-6-13 7:14: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听老海员讲:一般的情况下,海盗打劫不大愿意对中国船下手.我听后感到很惊讶.莫非他们对中国船和中国人有特别的关照?后来,经老海员一指点,也就明白了,其实此事不过就是一层窗户纸.
 
    一般的外国船多年来一直都有个习惯,就是在船上带有大量的美金现钞.主要是作为船舶抵港装卸货,扫仓及购买船员伙食,支付船员工资的各项用费.而且,大都存放在船长房间的保险柜里.因此,,国外船员存在个人手中的美金数量也比较多.
    而中国船就不一样了.一般船上都不需要保存大量的现金.船舶到港的费用及购买船员伙食所需要的现金都由当地的船舶代理负责解决.加之,中国船员个人手中的美金一般都比较少.所以,即使是横行在马六甲海峡的海盗也不是每碰上一条船就上去劫,他们豁出命来劫船,也是看准了有钱的地方才下手.
 
    当初还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困惑不解:就是海盗们是怎样爬上正在航行中船舷十几米高的大船.经仔细询问老海员才使我彻底解开了这个迷.
    原来,海盗劫船时一般是两艘机动小艇同时行动.他们在两条小艇之间拉上一条长长的大缆绳.小艇停在过往船舶必经的主航道两侧,而大缆则横在主航道中央.航行中的货船在经过主航道时,船头顶着大缆向前.船和水流的作用就自然的把在主航道两侧的小艇顺到了货轮的两舷,海盗用带有铁钩子的绳索抛挂在货船左右两舷边的栏杆上,他们就可以顺势而上了.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现场比照,对海盗靠如此的技巧就能够登上在海峡中快速航行的货船,我是不相信的.而且,一般人也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c41da010002p0.html) - 浪迹天涯---马来西亚槟城掠影(续)_FLAGSHIP_新浪博客
    可是,在马六甲海峡这样的地方也不是没有例外.我们公司的一条船就曾经在马六甲海峡里被海盗拦截.
    海盗们上了船就直奔船长房间,把船长绑了起来,并打开了船长的保险柜.可惜并没有找到多少美金,只好又到船员房间去搜,抢走了一些船员个人的物品.
    所幸没有伤人,货物也没有动,这种情况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从这个事件中,船公司接受了教训.通令各船:在经过马六甲海峡时,船舶不许减速或停船.期间,由船舶政委负责牵头,组织船员编组在甲板上进行巡逻.同时,开启上层甲板的射灯照亮船舶的"马克"(即船公司的标志),以此证明本轮是中国船.消防皮龙也要全部启动向舷外打水.这些措施虽然不一定绝对的起作用,但起码在客观上减少了海盗对中国过往船舶的觊觎和骚扰,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由于我们的船严格执行了公司的规定,船员都是昼夜值班,各项防范措施也都比较到位.所以,船舶顺利的通过了马六甲海峡.
 
    船沿着马六甲海峡航向西北,不久又进入了夜间航行.由于此海峡比较狭窄,船左舷的印度尼西亚和右舷的马来西亚的陆地距离正在航行的船舶都不算太远.两岸夜色迷离,灯光闪闪,甚是迷人.此时,如果人站在甲板上,所感受到的完全是:亚热带海洋的那种温暖又湿润的海风,身心十分的惬意.
 
    船是在黎明时分转的向,航行了不太长的时间,很快就与马来西亚槟城港口送引水的汽艇汇合了.引水上船这一情况说明:我们船本航次的目的港--槟城就快要到了.
   
爱你在每一天
 

第 9 楼 回帖时间:2010-6-13 7:16: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马来西亚的引水上船后,船便沿着一段防波堤转进了一段两岸夹海的水域.此时,站在驾驶台侧翼的甲板上所感受到的完全是一派热带风光.
 
    清晨,太阳是明媚的,天上碧空如洗,不时有朵朵白云从海上慢慢的漂浮而来,空气中混杂着热带植物和青草被暖暖的太阳晒后散发出的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一些不知名的大小鸟儿在树丛和绿草中雀跃,发出阵阵悦耳的鸣叫声.远远望去,明显带有马来特色的红色屋顶,白色或黄色墙壁的高低错落的建筑物掩映在两岸那高高的椰林和繁花似锦的树丛之中,让人感受到了那种不言而喻的异国情调.
 
 
    船长根据引水的指示,给大副和老轨同时下达了主机停车,抛锚的口令.一切工作都是按部就班进行的.
    只见船慢慢停了下来,沉重的锚链在船头的两侧轰隆隆的入水了.带缆的汽艇也早已经到了船边.在水手们的协助下,时间不长,前后甲板的大缆就已经在浮筒上系好.引水下船随带缆的汽艇走了.
    此时,还不是船员们万事大吉的时候.水手们忙完了前后甲板的事情,又都快步跑到船舶的中部抓紧时间把引水梯收起,把货船的舷梯放好,把安全网装上.
     这时的船并没有进港卸货,而是需要等待马来西亚港口海关,卫生,动植物等相关部门的联检.一会儿,另一艘汽艇载来了港口方面联检的官员,他们沿着舷梯上了船.在"大台"(会客厅)进行联检的例行工作.这不外乎,检查船舶的航行日志:包括装货港口,航行路线,目的港;在船的船员名单和护照;仓单和货单;机舱污油,污水的排放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项工作就是由大副陪同动植物检验的官员开仓取样,进行免疫检查.如此等等,各项都要合乎要求,船舶才可以允许进港卸货.
 
    由于船在水中系浮筒,船员暂时还都不能下地.所以,一切工作都安排就序后,只有船长和我及管事随汽艇到岸上办事.
 
    由于我是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上岸后心里多少还有一点忐忑不安.自己也说不清地底是什么原因? 总之,觉得脚下踩的不是自己国家的土地,心里好象就不那么塌实似的.好在看到船长和管事那满不在乎的样子,根本就没有把这些当成一回事儿,自己的心才逐渐的恢复了常态.
 
    从港口的大门走出来,便是槟城市区的街道了.抬眼望去异域风光扑面而来.首先,最明显的区别于国内的是人种不一样了.
     当然,绝大多数还是马来人,其中,还间杂着一些印度人及与我们华人面容相差不多的人.大概因为我少见多怪吧,他们的语言,肤色,服饰和行为都使我感到很新奇.即使这样也不可以死盯着人家看,因为,那是很不礼貌的.
 
    市区纵横交织的街道并不很宽,但是,很干净.我注意到街道上并没有众多的卫生清扫人员在挥汗如雨的忙碌.路上的行人对于维护环境卫生似乎是格外的在意,没有人象我们国内那样在街上随意的丢弃垃圾的人.
    仔细深想一层:无外乎是两个原因.一是政府部门的管理教育工作比较深入;二是公民受教育的程度高,个人的素质比较好.看来城市的管理还真是一门大学问,绝对不是有一些人以为的那种"瓜菜带"就可以解决的.
 
    临街的建筑新,旧杂陈,有的属于欧州风格,有的带有马来的特点,还看得到许多中国式房屋.汽车似乎不如摩托车多,而且,一般在道路上行驶的摩托车速度还都比较快.行人横穿马路需要格外的小心.其比国内有规矩的是:天气那么热,但是,没有一个不带头盔的.看来马来人的安全意识还够强的.
    槟城这里由于每年日光照射的时间长,加之雨量十分的丰沛,街道两旁及商家,居民住家周围的各种植物都生长得格外茂盛,无论是大树或小草都是绿油油的,生机盎然.
    高大的椰子树十分的抢眼,热带风情十足.高高的树上还都挂满了一串串的椰子,远远的望一眼,就足以让人不由自主的回味起微微发甜而又散发着清香的乳白色的椰汁.
    在我国北方,凤尾竹大都养在花盆里摆在客厅里观赏,而槟城这里生长的凤尾竹却高的象树一样伟岸,枝肥叶大,看后真是让人羡慕,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里还有许多类似国内乌鸦一样的鸟,但是体形要比乌鸦小一些,嘴上带有黄边,时常聚集在市区的街道边和树上.而且,看来它们对过往的行人并不畏惧.在街道两边飞来飞去,也不象国内的乌鸦那样,嘎,嘎的叫,让人听了觉得难受.所以,也并不惹人讨厌.在动物保护者看来:这才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良辰美景呢.
 
    转天,再次上岸,已无昨日的局促.显然放开了许多,也自在了许多.
    在漫步前往商业区的路上,再次看到建筑在距离海边不远的一些欧州式的别墅,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周遍绿化的也很好.不由得心想:这大概是当年老殖民主义的遗迹.看后使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建筑不仅没有丝毫破败而且保护得还相当的好.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因此,宗教信仰也是多元化的.沿途,不时的可以看到中国式的佛教庙宇,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还有在屋顶上装饰着许多彩色人物雕塑印度教庙宇.信奉不同教派的善男信女,在弥漫着不同香气的庙宇中虔诚的向自己心中的偶像顶礼膜拜.
    当时看的时候因为只是随意浏览,所以也没有更多的联想.一旦静下心来的时候,想一想社会上的这些现象,不由得猛然醒悟到:其实,不论那一种宗教不过是顺应了人们心中所想,所愿,所望而创造的一种精神寄托罢了.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是,不管怎么说,其宗旨中引导人们积极向善,提倡洁身自律,表彰乐善好施等等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进入商业区映入眼帘的是沿街无数彩色的遮阳布搭起的棚子,买卖各种商品的贩子在热火朝天的张罗着自己的生意.
    那里的商人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即每天清早卖货之前首先都忙着清扫门前的街道,而且,还要用清水冲洗干净.这样,一旦顾客上门就给人以十分清爽的感觉.
     国内的商家在这种人性化服务方面可就比人家差了一大节.小贩们都很热情,看了,试了,就是不买也不象国内的商贩一样马上脸色就不好看了.看来就是做小生意也得讲究点心理学,不能那么浅薄,那么实用主义.
 
    商业区里华人开的商铺比例也不小.有一段街道,两旁的招牌都是中文书写的,叫卖声中也时常可以听到夹杂着的粤语,恍然让人感到好象是在广东市的一个商业区游览.
 
    槟城商业区的水果摊位可谓是琳琅满目,知名的不知名的热带水果让人目不暇接.上面挂的可以碰到你的头,下面摆的让你留恋忘返.
    紫色的甘蔗又粗汁又多,十分的诱人.在国内卖的甘蔗的,都是那么长长的一根.如果你要买,老板顶多也就是把外皮给你削一削,断成几截,自己拿回去啃就是了.而这里服务可就周到多了.不仅把皮削掉,而且,用特制的压榨机把甘蔗汁榨出来,装在一次性使用的大塑料杯中供买者饮用.
    这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才感觉到:人家的做法的确是比我们要文明,要人性化,服务也要到位得多.其实,说到底谁花钱不是为了买享受.可是在国内有时你就是花了钱不仅没有买到享受,而买到的是其反面--生气.
 
 
    在槟城的商业中心区耸立着一座双子座式的高大建筑.十分的抢眼,据说是马来西亚最富有的郭氏兄弟投资所建.该大厦的地上1-2层是商场,再上面就是写字楼.
   购物者人流如织,熙熙攘攘.各种商品摆放的林林总总,与国内大城市的商业区无异.仔细观察后发现:商品的产地可是比国内宽泛得多.比如,皮鞋和皮靴有英国生产的;电视机和音响有日本生产的;手表有瑞士和菲律宾生产的;五金用具有台湾生产的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购物商场中透天的中心走廊两侧都种有高大的椰子树,树下按放了若干长椅,可供走累了的游客歇息,此设置非常人性化.可是,在国内一直到近些年,我才发现有的商场开始逐渐的注意到这个问题.
 
    商场外,也有衣衫蓝缕的乞丐在向过往的游客伸手要钱.而且,并没有看到有警察进行躯赶.给和不给似乎也比较随意,没有看到他们拉住游客不让走的情况. 
    这里由于距离赤道比较近,中午气温明显增高.在商场和商店里因为冷气开得比较足,人不仅不感到热,穿短袖衬衫还感到有一些凉意.在这里一般怕凉的女士逛商店还都带上一件长袖的衬衣.可是,一到街上可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热的你恨不得光膀子,或一个猛子扎到游泳池里去.
 
    商业区里小吃店在这里也叫排挡,与广东的叫法完全一致,制做的方法也相近.也有炒牛河粉一类的吃食.所不同的是还有马来的小吃,印度的小吃.如咖喱烤鱿鱼,咖喱拌饭什么的.
    应该提出表扬的是:他们对于排挡的人文化的管理.所有的排挡都相对的集中.据说是政府统一的出资进行规划,建设和出租.每一个摊位都有比较完备的上下水,燃气灶,遮阳棚,餐桌椅和垃圾箱.这样,对于经营排挡的人便于进行管理,对于就餐的人,则可以保证其有一个相对卫生的就餐环境.这个经验值得国内一些城市借鉴.
 
    蛇庙是槟城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由于当地人由来已久的普遍对蛇有一种敬畏之心,因此,集资建庙宇乞求蛇神的保佑.蛇庙建在一座绿树葱茏的高山上,参观者需要乘车沿公路蜿蜒而上.
    庙的建筑不同于国内北方的庙宇,带有很浓厚的南方色彩,再仔细观察还具有其他宗教建筑的一些特点.总之,好象是为了了兼顾各种不同口味而产生的一种混合物.
 
    此庙宇的建筑并无十分新奇之处.与众不同的地方主要就是蛇多.各种大大小小的蛇攀附在大殿的房梁,窗扇,神像的手臂,衣带等处,悠闲自得.寺院院子的树上也到处是蛇,一个不留神就被它吓一跳.
   据管理人员介绍:此处大概生存着4-5千条蛇.这么多的蛇为什么会聚集在这里?连管理人员也解释不清.看后,我的感觉就象是我国大连附近的蛇岛差不多.
   但是,所不同的是大连的蛇岛是四面环水的特殊环境,而这里确是与周边比比相连的土地,有些让人疑惑不解.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
 
    船舶靠港卸货,许多马来人,印度人到船上来工作.因此,我也就有了在近距离上观察他们的机会.
    一般做装卸工的大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大多数人看起来又黑又瘦.干活还算卖力气.一天在船上工作8个小时左右,午饭就在甲板上吃.饭是自己带来的,但多数都是咖喱拌饭.吃饭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船员们实在看不过去,好心让他们到餐厅去洗手,我看他们都好象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
    经向老船员打听后才知道:如果他们在日本船上干活,不要说洗手,就是靠近船员生活区都有可能被鬼子打一顿.这也真是:日本鬼子到那里也都不是好东西.
 
    午间,工人有半个小时的休息,在巡视中我看到有几个人靠在甲板的阴凉里吸食大麻类的毒品.其中一个看到我走过来主动的靠近搭讪,问我要不要买一把左轮手枪?美国造,质量非常的好,只要120美金.如果买,还可以白送10发子弹.
   要知道,在国外购买武器属于非法.一旦被人告发,不仅要罚款,甚至还有可能被拘禁个10天8天的.谁知道这个小子搞的是不是一个陷阱,不得不防.在国外办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多长几个心眼.俗话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在距离港口不远的地方有一片类似我国内开发区的区域,在那里,我看到一些日本,韩国的企业已经开始建立工厂,有的工厂甚至已经初具规模了.
   由此,使我深切的感受到:什么叫全球经济"一体化"?什么叫商人敏感的经济触觉?客观的说,中国经济在走出国门向外发展这方面的差距与亚州"四小龙相比"还真是不小的.
 
    几日的走马观花,使我对马来西亚的槟城这个港口城市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风土人情也略知了一二.可以说:不虚此行.
 
    此行掌控要点如下:
 
    一,该地是马来西亚重要的港口旅游城市,处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北方,扼印度洋进入马六甲的进入口,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
 
    二,该地政治特点是:马来西亚人控制着政权.军队,警察,法院及立法机构的组成也基本是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大多是在此地经商.有事一般由商会或同乡会出面协调,解决.华人在政治方面的发言权并不大.
 
    三,该地经济特点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正在拉开.不少外资,国际金融机构已经涉足或者开始涉足该地区.看重的:主要还是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
 
    四,从常规战略的角度看:该地的港口和机场是海,空军控制马六甲海峡理想的地点.
 
    五,从现代战略的角度看:该港口可以做为海军核动力和常规潜艇的靠泊基地.在此地:进可以前出至印度洋,波斯湾甚至红海,苏伊士运河;退可以控制马六甲海峡船舶的通行.
 
    六,该地为多民族混居地区.民族问题是潜在的危险.处理不好,非常容易引起诸多民族之间的矛盾.当地华人与其他民族尚能够和睦相处,但是,可以看得出马来人对华商怀有一定的仇富心理.
 
 
爱你在每一天
 

第 10 楼 回帖时间:2010-7-2 8:01: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浪迹天涯--澳大利亚港口丹皮尔的印象

    第一次去澳大利亚就是从马来西亚的槟城港到丹皮尔港.过去,从各种渠道所听到的关于澳大利亚的信息大多与移民和留学有关.而我这一次却是真正的要踏上块土地,去真实的感受一下澳大利亚了.当时,心中的那种好奇和兴奋的情绪自是文字和语言所不能描述的.

 
 
 
    船舶开航后不久,便再次进入马六甲海峡.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通过这里,但是,还是不可大意.俗话讲:大意失荆州啊!还好,我们的运气不错,一切平安.
 
    船过了新加坡就又到赤道附近了.气温明显上升,太阳又开始变得火辣辣的.根据设计的航线,我们的船一直向西南方向航行.不久,进入了爪哇海.因为航线是沿着印尼一边的海岸走向.所以,远远的还是可以望得见印尼的陆地和沿岸的岛屿,极目望去倒也是绿树葱茏.不过,由于若干年来该国政局多变,反复无常,曾进行过多次残酷的反华和排华运动,不由得心中生出一股难平的怒气.
 
    印尼素有千岛之国的美称,经过此海域时也的确是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数不胜数,也算是名附其实吧.
 
    船过了赤道,航向逐渐偏向西南,进入了南半球航行,由于离赤道远了一点,气温也不象前些日子那么高了,人也感到舒服了不少.趁此机会,船上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甲板水手和机舱的技工又都分别的忙碌起来.
 
    船是在印尼爪哇岛苏腊巴亚附近的龙目海峡转向南下的.经过几天的航行,船舶便顺利的到达了澳大利亚西北部的港口丹皮尔.在向港方和代理通报了我船舶抵达锚地的信息后,按照港方的要求,抛锚等待联检和进港装货.
 
    丹皮尔港距离黑德蓝港不远,是一个专门装卸铁矿石的港口.每年,我国都要从这里进口很多的铁矿石,供应上海宝钢的使用.
 
    船舶在锚地接受港口联检时,澳大利亚港方只有一人上船.而且,一切手续全都办妥.这与我们国内联检可是有根本的不同,也是在国内根本不可能想象的.可见,事情的简与繁完全是人为所致.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天才是一种变复杂为简单的能力.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复杂的事情弄得简单一点呢?我想:大概不是不可为之,而是有意的不为之.说到底,恐怕还是人治的体制的弊端在作祟吧!
 
    接到港方通知:三天后进港装货.此时,船员们在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后,业余时间可都开始忙碌起来了.因为,老船员们都知道:丹皮尔港的锚地是船舶钓鱼者的天堂.
 
    很快,各种各样的钓鱼工具就出台了.有比较专业的,但大多数是业余的.最常见的就是在鱼线的一头上栓上7-8个钩子,钓钩可是比我们平时在国内看见的要大多了,然后,再系上一个巨大的螺栓作为鱼沉.鱼线也要比一般钓鱼线要长得多,大概都在3-40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6-70米长.放线后也很壮观.一排排的鱼线从船头栏杆栓到船尾,也不知大家到底放了多少,也搞不清楚那一条是谁放的.当然,那种比较专业的钓竿还是分得清楚的.
 
    傍晚,收线上鱼的时候是最热闹的时候.船员们都有明确的分工:有拉钓线的,有摘钩的,有检鱼的,有收拾的,有分类的,有清理现场的,还有专门炖鱼汤的.总之,完全是"一条龙"的生产线.
 
    有生以来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钓鱼的场面.只见船员中的善钓者全部都到了前后甲板的第一线负责收线.收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先都必须把手套带好.因为,一旦遇到比较大的鱼,在水中挣扎起来力量很大,拉起线来也是十分费力的.一个不小心,鱼线就象刀子一样,很容易把手割伤.因为许多船员都是老手了,因此,都是有备而来.
 
    第一批鱼上来的时候,我才看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拉起一次线有时竟然可以同时钓起7-8条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鱼.当鱼被拉上甲板的时候,只见泛着银光的鱼儿在甲板上霹里啪啦的乱蹦乱跳.此时,摘鱼钩的弟兄们可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了.忙不过来的时候,有的摘了钩子的鱼甚至抽冷子又从甲板上蹦到了海里.见到大一些的鱼又蹦下了海,让人感到惋惜不已.
 
    拉上带鱼的时候是很精彩的,只见随着一声呼喊,几条银色的飘带带着晶莹的水滴就飞上了甲板,大家七手八脚的赶快上去摁住,摘钩.直到把它们扔到桶里后它们还在扭动着身子不停的翻滚,拨动着桶中的海水,显得那么的具有生命力.那是我看到的活着的带鱼.以前和以后,所看到的全都是被冷冻后的带鱼.
 
    有时运气好,还可以钓到鲨鱼.据老海员讲:那是一种叫铁板鲨的鱼.用手摸一摸它的鱼皮还真的就象沙纸一样的感觉,只不过牙齿可真是锋利得很.看后,不由得心中暗暗的祈祷:如果掉到大海里,自己可千万不要遇到它.
 
    伴随着上鱼时那欢乐的笑声,收拾鱼的船员也忙碌了起来.船员总是先把鱼分好类.而后,用锋利的小刀刮净鱼鳞,剖开鱼腹,掏净内脏,分装在不同的桶里.我开始不明白分类的原因,打听后才知道.钓的鱼多,一次是吃不完的.分类后可以把一部分送进冷库冻起来,作为以后改善船员伙食之用.另一部分则可以直接送厨房炖鱼汤,让船员们补充一些营养.
 
    当然,也不是所有钓上来的鱼都可以吃.根据航海培训时的知识:海中凡是长相奇特,颜色又格外鲜艳鱼一般就不要冒险去吃.
 
    收拾好的新鲜鱼很快就被送进了厨房,船上善炖鱼汤者也从不虚伪的做谦虚状,一般都是自告奋勇的为大家上灶.此时的大橱一般甘为下手,主动的协助炖鱼汤者一起劳作.
 
    晚饭虽然开得晚了一些,但是所有当值的人员都可以提前吃.那一餐,不论是谁,那怕是当餐的饭菜不吃或者少吃,但刚出锅的新鲜鱼汤可都是必喝的.
 
    当饥肠辘辘的船员们坐在餐桌前的时候,已是7-8点钟了.那时,船员们的心情格外兴奋,气氛也十分融洽.饭菜和鱼汤上来了,大家彼此谦让着,一同享受着自己劳动的成果.
 
    我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喝那种鱼汤.
    汤的颜色是乳白色的,上面还漂浮着薄薄的一层淡黄色浮油,略微加了一点切碎了的香菜沫.一股清淡的香气直冲鼻子,丝毫没有一点腥味.用小勺盛一点放入口中品尝,咸淡适度,只觉得香气袭人,浓郁而绵软,不由自主的就咽了下去.品尝第一口后,便胃口大开.饭菜均在其次,而鱼汤成为了大家的最爱.
 
    说实在的,自打在船上喝了那种船员自己炖制的鱼汤后,到了陆地上便对各种鱼做的菜和汤就都提不起兴趣了.直到现在到陆地工作已经多年了,回想起来,还暗自庆幸:如果不做海员,不跑船,那有机会享受这种口福啊!
 
    从锚地向港口方向望去,该港不算太大.但是,机械装卸设备倒是蛮先进的.码头上树立着高高的控制室,码头工人可以直接操控装卸机械的速度与矿石的数量.港口的工作人员不算多,装卸矿石都是长距离的传送带,由陆地一直延伸到栈桥和码头上.装卸的速度非常快.
 
    远远望去,陆地上的岩石和土地都呈红褐色的.我想:这大概与本地出产铁矿石有关.建筑物的特点十分的显著.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一般是比较低矮的房屋.屋顶比较大,红颜色的很醒目.墙壁是白色的,反差很大.港口附近居民的住宅散落在起伏的丘陵上.住宅之间的间隔都比较大,被绿树和草地包围着,显出一派宁静悠闲的氛围.间或有几辆汽车从公路上开过.偶尔,还可以看得见几只如飞的袋鼠奔驰在原野上,瞬间就不见了踪影.看得出:地广人稀是澳大利亚西北部典型的生态状况.
爱你在每一天
 

第 11 楼 回帖时间:2010-7-2 8:02: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三天,也只有三天,那譬如天堂一般的日子就象飞一样的过去了.
    一般的来说:
    好日子都过得比较快.
    而难过的日子却都是度日如年.
 
    三天一到,港口调度即通知我船进港装货.事实求是的讲:澳大利亚人的时间观念和工作效率的确让人佩服.也值得我们国内各行业的管理者学习和借鉴.
 
    在引水和拖轮的帮助下,船很快靠上了装货的码头.说是码头实际上也就是从陆地矿石堆场一直延伸到海里的一段栈桥.经仔细观察:桥上安装的传送带可以直接伸到船舶货舱的上方,启动传送带后,矿石便沿着那长长的皮带哗哗的如流水一样装进了货舱.
 
    从建筑经济学的角度:这样的码头建筑对于矿石输出国澳大利亚来讲,不仅保障了船舶的装货,又减少了建设码头的费用,大大降低了投资成本.实在是比较高明的办法.
 
    由于本航次装的是铁矿石,因此,澳港方对于船舶验仓也不是很严格.经检验,货舱完全符合装货条件.与此同时,港方又与大副核对了船舶的水尺.而后,就开始了正常的装货作业.
 
    赶上不当班的时间,我和报务主任提前请好了假一起下地.下了舷梯,我们沿着栈桥向外走,港口不算大,因此,一路走来也见不到几个人.整个港区根本就没有围墙,也就是在向外走的道路上有一个类似值班室的小房子.说白了也就是一个象征性的大门而已.海员出入港口没有什么限制和检查,基本上是畅行无阻.
 
    出了港口的大门,便都是红褐色绵延起伏的丘陵.几条不算宽的柏油公路从中蜿蜒而过.右侧的道路不远处是一个小镇子,红色的屋顶在绿树掩映下显得富有生活气息.于是,我们决定先到镇子里侦察一下情况,再决定如何安排当天的日程.一路上两个人边走边聊,信马由缰,很是自在.一阵孩子的喧闹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定睛一看:是镇子中心的一个绿草铺就的足球场,一群孩子在踢足球.由于平时本人对足球也略知一二.因此,特意的驻足观看了几分钟.那些孩子大约十几岁,攻防进退,倒也是踢得有板有眼.不由得心有所想,对此偏僻小镇的一点断面便可以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澳大利亚人对于自己下一代在教育和体育两方面都下了不少的功夫,抓得很不错.
 
    再向镇子中走,居民的住宅掩映在绿树中.住宅旁的橘子树上挂满了黄绿色的橘子,果枝与人的身高差不多.但是,看来好象没有人动过.因为,靠在路边的树上的结的橘子的密度与里面树的橘子密度一样多.可见,是没有人随意的摘取这些果实的.由此可以断定,当地居民的文明程度相当的不错.
 
    由于这个镇子比较小,居民数量也不多,因此,没有比较大银行和超市.此地明显不是我们想要去的地方.
 
    走出了小镇,我们重新回到公路的交叉口.只见大路朝天,既看不见人,也不看见车.正在踌躇之际,一辆小汽车从港口里出来后,悄然停在了我们的身边.一位澳大利亚姑娘下车主动的与我们打招呼,并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想去那里?报务主任的英语还行,在与其对话时告诉他:我们要去银行和超市办些事.对方没有丝毫的犹豫,邀请我们上她的车,带我们到要去的地方.看到对方如此热情,加上我们也的确缺乏交通工具,再推辞就显得虚伪了,于是便搭上了她的顺风车.车很快的沿着穿越丘岭的柏油公路一直向前开去.在车上,由于语言方面的差距,对方所讲的话和我们的答复相互也只能是知道个大概意思.但也还算是谈笑风声.问答的内容无外乎是问我们是那国人,做什么工作,结婚了没有,有几个孩子等问题.
 
    车窗外只见一条公路通向极远的地方,环顾四周似乎是渺无人迹.车在公路上跑了好一会儿,既看不到路边行人,也看不到在公路上来往行驶的汽车.这可真是亲眼见识了澳大利亚西北部地区那地广人希的特点了.
 
    姑娘的车开得很快,不长的时间就到了一个比较大的居民居住地.我扫了一眼汽车的里程表,好家伙,我们已经在100公里以外了.那姑娘一直把我们送到中心商业区的一家银行的大门前才停了车.下车后,我们再三向她道了谢.此行,澳大利亚人的热心助人的行为不仅令人十分感动,而且,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愿我们国内的人们今后少一点斤斤计较的算计,也能够逐渐的实现人与人的这样相处才好.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9c41da010002uf.html) - 浪迹天涯--澳大利亚港口丹皮尔的印象_FLAGSHIP_新浪博客
    同时,眼见的事实也告诉了我:贫和富之间可真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差距是明摆着的.
 
    在国外我们并不想给中国人丢份.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在国外办事不求助于人家,又能怎么办?总不能用两条腿走100多公里的路吧.
 
    说是居民点估计大概也就和我们国内的一个行政村差不多.但是,这个居民点的各种设施的完备让我们感到,办起事来就象在大城市里一样方便.
 
    首先去银行,银行门口站着带着枪的保安,荷枪实弹,猛一看,挺吓人,实际上也就是负责银行的安全.仔细想一想,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人家在银行门前放保安也有一定的道理.比我们国内那种在银行的窗口上贴一张什么"存取款不要与陌生人讲话"等等的提示要实际的多.起码,罪犯如果在银行门前想抢钱就得掂量掂量.
 
    银行内部所设置的"一米"线被所有的顾客自觉的遵守,没有看到国内银行里那种把"一米线"视为无有,一个人紧贴着前一个人的现象.我想:这里面绝对不仅是一个纪律性的问题,还有人受教育的程度,人的素质的高低和对人是否尊重的问题.
 
    从银行办完事出来我们就走进了中心商业区.商业区的建筑完全是平房式,只是比周围一般的住宅要显得略微高大一些.也是红色的大屋顶,墙壁与国内可就大不一样了,大都是由落地的玻璃橱窗组成.玻璃的橱窗很大,也很明亮.从大门走进去,中间有一条走道,两旁摆的是大盆栽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间设置了两排坐椅,供顾客休息.平日里顾客虽然不多,但是,看到在商场中的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毕竟却让人感到舒适.
 
    国内的大商场也应该效法人家的这种好做法,除了花钱大打广告之外,是不是也干一些让顾客感到温馨的实在事.这样,不仅顾客愿意逛这里,也愿意在这里花钱购物.
 
    中心商务区里既有大的购物商场,也有大型的超市,还设有餐饮业.中央商场的顶部是用透明的材料制作的,室外明媚的阳光可以直接透过透明的顶棚照射到室内.各家商店内部明亮又温馨,即使不购物逛一逛也是一种享受.随意走进一家商店,老板都是笑容满面的迎接你,并问:你有什么需要帮助吗?如果你不在此店购物,只是随便看看,那他(她)们也不象我们亚州开店的人那样浅薄,立马用一种不屑一顾的神态对待你.如果追根寻源,这到底是人种的问题,还是人的素质问题,我们不得而知.
 
爱你在每一天
 

第 12 楼 回帖时间:2010-7-2 8:03: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在银行办完事情,我们走入商业中心.在商场中漫步的同时,也浏览了所陈列的各种商品.其中,当属澳大利亚本地的产品居多,但也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商品.当然,也不乏来自中国大陆的商品,而且,还占有一定的比例.
 
    时至今日,看来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全球经济一体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再幻想闭关锁国,过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的那种世外桃源的生活已然是根本不可能的了.
 
    走出商业中心时,已经是中午了.碧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阳光灿烂的照耀着大地.显然,这里空气的洁净度要高于国内.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各种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决策者来讲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每每我们慨叹国内经济的发展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是以看重金钱和利润而使人心涣散为代价时,总有一种让人心痛的感觉.我们的中华民族可真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总是步履颟姗,磕磕绊绊的在走着自己的发展之路.也不知是天灾大于人祸,还是人祸大于天灾.
 
    市镇的中心有一个不算大的广场,并建有一座哥特式的尖顶教堂,一阵悠扬的风琴声从教堂里传来.我对于基督教的一些传统仪式历来存有相当的好奇之心,如洗礼,结婚等等.因此,便循着琴声信步而去.在教堂附近报务主任向一名老者请教后,我们得知教堂中正在进行的是洗礼的仪式.于是,我们不请自进.
 
    走了几个国家后,我发现基督教的教堂和仪式在国外对非教徒也是开放的.而在国内的教堂里举行的宗教仪式不知什么原因却对非教徒设置了一系列的门槛,把他们拒之门外.这可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同是一个教,但是教规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好象什么事情到了中国都得变味道.
 
    教堂虽然不大,却是"麻雀虽小,五脏具全".其格局与其他教堂并无大的区别,只是各个部位更为精致小巧一些.迎面高大彩色的玻璃窗,耶稣受难的十字架,牧师宣讲圣经的讲台,摆放各种法器和祭奠物的祭台上点燃着的白色蜡烛和一排排为到教堂做弥撒的人所准备的长椅.
 
    教堂中的人不是很多,看来大都是到教堂来为孩子作洗礼的亲属.参加洗礼的那些成年男女面部表情都挺严肃,衣着也都比较正规.教堂的正中有一名牧师,身披白色镶着金边的法衣抱着一名婴儿站在一个白色石雕的高脚盆旁,一名助理正在向盆内倒水.准备工作完毕,牧师便开始用盆中的水为那婴儿洗头,同时口中念念有词.我想:就是外国人恐怕也不外乎是讲一些祝福的吉祥话吧.时间不长,牧师用一条白色的毛巾把婴儿的头擦干,依稀间似乎还听到婴儿在咿呀作语.仪式中,琴师一直在演奏着一支轻快的曲子,让人感到十分的温馨.看来,基督教在教化众人的过程中十分注重人性化的问题.而不象某些宗教总是带有一些粗暴,血醒的倾向,让人从心底感到厌恶.
 
    走出教堂时已经是下午了,我们在广场周围找寻可以返回港口的交通工具.几经询问却都没有结果,这可让我们一时间没有了主意,100多公里的路对于我们两人可实在是一个大问题.正在踌躇之际,一对澳大利亚的老夫妇来到我们的面前.问我们有什么困难?是否需要帮助?面对着两位老人那真诚的眼睛,报务主任讲述了所面临的难处.他们微笑着请我们上他们的汽车,并说可以顺路把我们送到港口.这可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让我们感到意外.当时,我们自己既无法摆脱困境,更无法拒绝两位好心老人的一片心意.于是,我们满怀着感激之心上了他们的车.
 
    一路上自然是如沐浴在春风之中的感觉.而且,一直被人与人之间那种无私和真挚的情谊所感动.
 
    对于幸福含义,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解释.而在这个时候,我想,与这种人交往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幸福.因为这里面有感到被别人帮助的幸福,和自己也要向他们那样,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遇到困难的人的那种幸福.
   
    车在公路上飞驰,很快就把我们送到了港口的大门.下车后,我们一再的向老人表示了感激之情.望着老人开车按照原路返回的背影,我们再一次的被感动了,原来他们来到这里完全是为了送我们.
 
    传送带连夜在工作,总共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我们的船就装满了铁矿石.在黎明的晨曦中,我们的船解缆开航了.汽笛一声长鸣,高大的船首又指向了大海的深处.
 
    再见了!澳大利亚的丹皮尔.再见了!我们所遇到的那些好心的但又陌生的澳大利亚的朋友.祝愿你们好运长在!
爱你在每一天
 

第 13 楼 回帖时间:2010-7-20 11:56: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浪迹天涯--法国海港布洛涅的联想

布洛涅是法国西北部一个不算太大的海港城市.
    但是,它却不失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商港的那种忙碌的氛围.
 
    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客船在法国引水的带领下,从锚地先后有序的进出这个港口.
 
    由于通过多佛尔海峡的海底隧道就位于该港口附近,所以,这里除了乘船越过多佛尔海峡的英国人,还有不少自己驾车经隧道来到法国布洛涅的游客.
 
    众多英国游客的到来,使得这个平静的法国港口小城显得热闹了不少.
    要知道:加入欧洲共同体的国家的所有公民,在这些国家之间一本护照就可以通行无阻,无须有等待领使馆签证之类的麻烦.
 
    这座小城是依着海岸的丘陵而建的.因此,南北长而东西短.城中的道路的走向大部分也是西低而东高.
 
    法国人历来浪漫.
    这使得他们所建造和居住的城市不仅设施很完善,同时也很舒适和美丽.
 
    沿海岸的街道即宽阔又平坦,各种高大的乔木整齐的种植在道路的两侧,使得行走在这条大道上的人们始终沐浴在蓝天白云和灿烂的阳光下,加之迎面扑来的凉爽海风让人感觉十分的惬意.
 
    道路边不乏各种艺术的雕塑和花坛绿地,一路行来让游客不仅赏心悦目而且心情也轻松了很多.
 
    此时,我们作为国际海员在此地留连,使得连续多日来在海上颠簸的烦躁和疲惫之感一扫而去.
 
    街道两旁林立着无数的商店.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众多的餐馆和咖啡馆.
 
    店外一般都搭有漂亮的遮阳伞,伞下摆着白色餐桌椅,供游客使用.法国人一杯啤酒,一盘小龙虾就可以在这里消磨一个下午.
 
    至于咖啡馆则不用多讲了,幽雅的环境,法国人于生俱来的休闲氛围以及那特殊的飘香的咖啡的味道都足以使人迷恋.
 
    可是,漫步在滨海大道上沉醉在浪漫而美好爱情中的年轻人们又何曾想过.多少年前,这里也沐浴过战火和硝烟,血雨和腥风.
 
    二战时期,德军A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就是在B集团军群的佯攻荷兰,比利时的配合下,由阿登山区一直突到法国西北部的港口城市布洛涅.

    当时,大部分的联军部队已经被调往法国与荷兰交界的地区作战.而这些部队的后方则是一片空虚地带.如果不是德国A集团军群装甲部队的油料供应中断,停止了进攻.那么,二三十万英法联军就将被德军两个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迅速合围并消灭.
    到那时也就不会有后来英国海军所导演的敦克尔克的大撤退成功的一幕了.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
    它历来就是依照着自己的轨迹在运行.
 
    当德军A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停留在布洛涅等待油料和新的命令时,英国海军决策机构中的一些精英人物却敏锐的发现并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英国海军部的参谋人员用极快的速度制定了一个名为"发电机行动"的救援计划,同时,最高决策者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彷徨,尽一切努力提供了该计划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胆大妄为的大救援行动就在距离布洛涅城不远的敦克尔克港实施了,就在驻扎在布洛涅城德国人的眼皮子下面实施了.
    而此时,德国人却麻木不仁.
 
    仅仅是短短几天时间,整个形势就发生了戏曲性的变化.
    被包围在敦克尔克狭长沙滩上的二三十万英法联军被来自英国的大大小小的船只顺利的撤回到了英伦三岛,为以后英法联军的诺曼地登陆和反攻欧洲大陆储备了兵力.
 
    从军事历史的角度看:何为风云变幻?何为独辟蹊径?何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军事史实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作成任何一件事情不仅需要有冒险的精神,而且需要有细致求实的办事效率,更需要有一批赤胆忠心,披肝沥胆的人才.

爱你在每一天
 

第 14 楼 回帖时间:2010-7-20 12:01: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浪迹天涯--走上法兰西的土地-转载
  
  
    由于可以与英吉利海峡相联系的历史事件太多了,因此,使人对于这个著名的海峡不由得不刮目相看.
 
    英吉利海峡位于欧洲大陆与大不列颠岛之间.法语称为:拉芒什海峡.
    它的西南方是大西洋,东北方则是多佛尔海峡.两个海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条600余公里长的水道,是大西洋和北海之间的重要航道.
  
    迎着大西洋冷冷的海风,我走出驾驶台,一直走到侧翼的平台上.
    面对着波涛翻滚的大西洋,我一时陷入了对历史的沉思.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大西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场.德国海军的U型潜艇曾经横行在这一海域.
    他们所采取的狼群战术,一度使美英海军损失了无数条战舰和货轮,以及无可计数的战争物资.
    那时的大西洋就是一座坟场,不知埋葬了多少曾经扬名海上的海军精英.
    有道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历史是无情的.正义终将战胜**.
    无论德国海军的U型潜艇多么的猖狂,到头来还是没有能够逃脱失败的命运.
 
    沉思使我没有感觉到冷冷的雨滴,直到值班水手大声的叫我回驾驶台,才把我从历史的神游之中拉回到现实的世界.
 


     在这里,大西洋吹来的暖湿气流和从北冰洋吹来的寒冷气流经常在海峡交汇,形成茫茫大雾,每年常有30-50个大雾日.
   这个海峡西南较为宽阔,而东北则较为狭窄,呈喇叭型.因其约束了大西洋海流的走向,致使此海峡不同时间海面潮水的落差也比较大.
  
   我们的船舶进入英吉利海峡后,一直沿着西北方向航行.靠近船舶右舷的就是那著名的法国诺曼地登陆场.
   在那里曾经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的战斗,同时,埋葬着多少为着消灭德国法西斯开辟第二战场而英勇献身的老兵们的忠魂.
   二战老兵们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永远值得人们为他们而骄傲,向他们敬礼.
 
   由于航线距离法国海岸线比较近,成群的海鸥常常聚集在我们船的上空盘旋.
   我开始时感到有些奇怪.
   听船长讲:由于这些海鸥已经习惯了捡食过往船舶船员伙食中的残汤剩饭,因此,久久不肯离船而去.


    进入海峡后,过往的船只的密度明显的多了起来,驾驶台上的值班人员昼夜值班,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水手们提高了巡视和观察海面情况的频率,以保证船舶交汇时的航行安全.
    此时的船长则不管是谁的班,基本不下驾驶台,一直亲自掌控着自己的船舶.
 
    几日后,我们的船舶到了海峡最狭窄的海域--加来.
    这里就是二战时期被德国人的装甲师像狗看骨头一样看着,但是,却被盟军欺骗最有可能选择的登陆场--加来.
 
    再向前航行就是我们的目的港--法国西北部的海港布洛涅.
 
    在距离港口还有几十海里时,我们经过船舶高频电话与港方取得了联系.
    傍晚时分,法国引水乘小艇上了我们的船.简单的寒暄后,法国引水开始为船舶领航.
 
    船舶减慢了航行的速度,在法国引水口令的指挥下,转过防波堤,进入了港区的航道.
    这时,一艘漂亮的法国客货两用的滚装船从我们船旁经过.它也在进港.据法国引水介绍:这是从英国到法国的定期班轮,每天都来往于多佛尔海峡的两岸.
    此时,船上的水手们已经按照惯例分工,在水手长的带领下分别到前后甲板进行备缆.两艘大马力的法国拖轮也靠上来,把拖缆挂在我们的船上.
    船舶在拖轮的推动下缓慢的靠向水泥的码头.岸上的法国的带缆工也已经做好了带缆的准备.
    随着驾驶台传达的口令,前后甲板的水手们先后把连接大缆的带缆导索抛下船,法国的带缆工接到导索后奋力地把大缆拉上码头,然后,挂在缆桩之上.前后甲板上的缆机轰隆隆的启动了,慢慢的把大缆收紧.这时,我们的船舶通过大缆被牢牢的系在缆桩上.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惯例性的工作.如,联检,代理,货主,供应商等等.当这一切工作结束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晚饭后,我和船长沿着舷梯走下船,迎着大西洋吹来的凉爽海风,走上码头.这样的事对于船长来讲是无所谓的事,而对于我却意义非凡.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欧洲大陆.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法国的土地.
    这将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实地游览二战时期德国装甲师与英法国联军激战的海港城市--布洛涅.

爱你在每一天
 

第 15 楼 回帖时间:2010-7-23 17:03: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浪迹天涯在博客沉寂已有几年,要是能像衣羊船长和andy船长一样能亲自到航运论坛来给大家继续讲航海故事该多好。呵呵,也许有那么一天。
爱你在每一天
 

第 16 楼 回帖时间:2010-8-6 13:15: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浪迹天涯---从红海到地中海
在轮机部全体船员的共同努力下,船舶的心脏,我们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主机在大风浪中始终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因此,到了第四天的清晨,我们的船终于驶入了大家已经极度盼望的亚丁湾.
     就象是遇到神话一样.当我们的船刚一拐过位于亚丁湾南北走向的岛链,所面对的竟然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静的如湖水一样的水面.
     印度洋的季风被亚丁湾南北走向的岛链封锁在了我们已经走过的航程上.船一下子就恢复了原有的平稳和快捷,船员们也好象一下子都从噩梦中醒来.
     印度洋季风中的三天对于船上所有的人来讲,都是极其艰难的航程.
     那时,全船上下完全是一片狼籍.船员生活区里各层空间里凡是能动的东西全都挪动了位置;走廊和房间的空气中弥漫着呕吐物散发出的难闻的气味;餐厅和大台里如同被海盗打了劫,乱得一塌糊涂.
     风浪一旦过去了,船员的精神状态很快也就调整过来了.只是不少人的身体还有些发虚.稍微的一活动,头上就冒出大颗的汗珠.
     船上的一切必须马上恢复正常.
     于是,除了值班的船员外,其他所有不当班的人都投入了全船的大清整之中.
     生活区各层的水密门全部打开.洋面上那带有微咸味道的海风开始从走廊中穿过,把船上污浊的空气一扫而光.
     经过船员们一天的清整,辛勤的劳动使船舶又恢复了原有清洁,整齐的容貌.
     船舶航行在亚丁湾里,航线的左侧是索马里亚.而右侧则是也门.
     这个索马里亚即是被人称为非洲之角的地方.
    1992年该国发生部族冲突的大**,美军曾经以联合国的名义进驻这个国家的首都摩加迪沙.
    也就是曾经发生过<黑鹰降落>的地方.
     当然,我们从那里经过的时候,并不知道以后会在哪个地方发生一幕那么惊心动魄的血战.
     也门也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
     沿海地带显得荒凉一片,人烟稀少.虽然,这里沙漠占其全国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但丰富的石油却就埋藏在荒漠之下.
    这是一个值得任何经济大国关注的地方.
     再向前航行就到了吉布提,这是非洲的一个小国.
    船从这里航向转向北方后就进入了著名的红海.
     红海位于北纬10几度,大约和我国的广州和海南岛在同一纬度上.
     由于这里气温一直居高不下,轮机部就把船上的空调全部打开.因此,船员生活区里只有10几度,极为凉爽.
    但是,在甲板上和机舱内船员们工作环境的温度却高达40多度.
    海员的生活有时真是:水火两重天.
     红海海水的水温比较高,因此,海中的鲨鱼相比其他海域要多.
    我们的船在红海中航行了两天,我曾经在沙特阿拉伯吉达港附近的海面上竟然一次看到了二十几条大小鲨鱼.
    鲨鱼在海水中游弋,速度极快.灰黑色的鱼耆就象是刀一样划破水面.虽然.我站在甲板上,但是看见鲨鱼在水中掉头时那不经意张开的大嘴,一排镶在粉红色牙龈上的利齿还是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船到苏伊士后,天已经黑了下来.我们与运河管理局联系后,抛下锚在运河锚地排队等待过运河.
     左舷的苏伊士在高高的山崖之上,可以俯视整个锚地.从军事的角度,这可是个兵家必争之地.不管是那一家只要控制了此地,也就遏制住了苏伊士运河的南下的通道.
     埃及虽然是文明古国,但是,据公司内部通报:此地仍需要对海盗加强防范.
    这一夜,体力稍有恢复的船员全都排了值班.从船头到两舷,再到船尾都是我们的警戒地段.
    每班2-3名水手进行巡逻,要一直到船可以安全的开始过运河的时候.
     凌晨2点左右,锚地所有的船舶上都是灯火辉煌,海上一片寂静.
    当我带领两名水手巡视到右舷时发现一条小艇已经贴在了我们的船边.虽然干舷有10几米高,但是,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我们用强光手电照射他们,同时,讯问小艇要干什么?小艇上的人在强光下举起手中的几条小鱼,表示是在钓鱼.这种小技巧是骗不了我们的.
    他们不离开,我们就始终盯着他们.相持了二十多分钟后,他们于无奈之中启动马达离开了我们的船.
     4点钟,锚地的船舶就收到运河管理局接引水的通知.
     各轮都开始动车,做过运河的准备.时间不长,引水被汽艇送到各条船上.按照编号,各轮排成了前后间隔200米的纵队进入了苏伊士运河.
 
     由于运河不是很宽,天亮后,对运河两岸情景的观察十分便利.运河的左岸是埃及本土,右岸是西奈半岛.同是一国之土,两岸的景色却大相径庭.
     埃及本土一面在勤劳的埃及人的耕耘及运河水的灌溉下是郁郁从丛,一派生机.而西奈半岛一面却仍是一片荒凉,不少的地方可以看到当年埃以战争的遗迹以及埃及为纪念在那场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而修建的方尖塔式的纪念碑.
 
     运河的终点是埃及的塞得港.在船队出塞得港之前引水就下了船.引水下船后,各船就先后驶进入了被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
    
爱你在每一天
 

第 17 楼 回帖时间:2010-8-6 13:16: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浪迹天涯--从地中海到大西洋(2006-05-22 22:37:43)
转载    
       在埃及苏伊士过运河的权利基本是公平的.
    不论是哪个国家的船,什么船型,也不论船舶的航速是多少,一律按照规定排队等候,顺序过河.
     运河中,形成纵队,排列有序过船舶从埃及的苏伊士港起始到塞得港出来后,各船所面临的即是地中海那一片深蓝色而又宽阔的水域.
     出了运河口,一时间那原先排列整齐的船舶纵队,就象是放开缰绳的马群到了辽阔的草原一样,各不相让的飞驰而去.
     那场面可真是一派疾流勇进,百轲争流,令人振奋,不可多得的场景啊!
     一般的讲:集装箱和滚装船速度都比较快;其次,是散货船;再次就是老旧的杂货船了.
    由于我们的船速不算快,也不算慢,恰好处在排列纵队的居中位置.因此,使我们才得以全面的观察这一景象.
     我曾经上过几种不同的船舶,曾经与一些不同的船长同过船.而且,发现每个船长的个人素质也不尽相同.
    但是,看得出:那些驾驶着新船,大船和快速船的船长们似乎都有一种优越感.
    特别是当自己的船在放大洋中,快速的超越其他船的瞬间,那种自豪的情绪就显得更为突出.
    细想起来,这不过是人之常情,实在是无可非议.
     但是,世上的事情往往有时就是那么怪.
    如今,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别看他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搞得一团糟,可是,一天到晚却在操其他人的心.把原本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化.
    真是:天下本不乱,庸人自扰之.
     如果以地中海为中心来看:那么,地中海的东面是亚洲大陆的土耳其,塞普路斯和多事的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等国;北面临着希腊,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南面则是北非诸国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
     我们的船在地中海的航线是埃及的塞得到直布罗陀海峡,正好横渡地中海.
     出了塞得港船航向就转向西稍偏南,距离埃及的海岸不算太远.遥遥的可以看得见埃及的海岸线.
     在驾驶台的左翼的平台上,船长和我同时都在用望远镜向左舷方向观察.船长指着埃及绵延的海岸线中那一片可以看见的高大的建筑群对我说,那就是著名的亚历山大港.
     瞬间,在我脑海里立即想起了:那发生在遥远年代,罗马帝国与埃及艳后之间传奇的故事.
    那惊世骇俗的故事就发生在亚历山大城.
     什么是历史?
    说到底,不就是曾经发生过的传奇人物和传奇故事吗?如果,既没有传奇的人物,也没有发生过传奇的故事,在古老而又发黄的历史书上肯定就是一片空白.
    历史是不屑于记载平庸之人和平庸之事的.
    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
     船再向西去就是北非利比亚的海岸线.利比亚的总统卡扎菲在世界政坛之上可算得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了.其经历是大起大落,政治态度也比较的极端.
    利比亚一度与美国抗衡,据说是他派人制造了洛克比空难,死了三百多人,把美国人恨得牙根疼.
    据说,最近已经与美国人和解了.
     这可倒真是应了二战时期,英国老牌的政治家丘吉尔讲的一句话: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看来,隐藏在政治斗争后面的,最终还是利益之争啊!
     晚饭后,我又登上驾驶台.值班的水手开玩笑,说我上驾驶台比船长还勤.
    他那里知道我的心中所想.
    我是在利用这个机会在循着历史的轨迹阅读现实的书.这点辛苦算什么?
     船舶在快速的行驶,船的右舷是希腊最大的岛屿--克里特岛.
    这可不是个寻常的岛屿.仅在克里特岛上有无数古希腊的神话传说.
    在克里特岛的北面则是著名的爱琴海.
 
     古希腊的神话中:那长着美女头,会唱歌的海怪就住在爱琴海中.如果驾驶船舶的海员听了海怪的歌声被迷住了,那船就有可能被海怪引到礁石上撞得粉碎.
     看来,世上美好的东西,如果没有美好的心灵与之相伴俯,那就仅仅是一种诱惑.
    从古至今,概莫能外.
     那时,心中暗想:希腊的神话自古以来就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今后,如能有机会一定要亲赴希腊一游.
     至于克里特岛北面的伯罗奔尼撒半岛,那更是以曾经发生过伯罗奔尼撒战争而闻名于世.
     夜间航行,我独自走上甲板.
    地中海的海风是略带咸味的,温暖和湿润的.海水在两舷发出哗哗的声响,卷向两侧漂向远处的海浪泛着银色的微光,显得那么雍容而华丽.
     其实,在那个时间里我才是若有所思.
    人有时是得有一点自己沉思遐想的时间.任自己的思绪放马由缰.,才能够产生一些感悟人生的思想火花.
     听船员向我报告:前方右舷就是意大利最大的岛屿西西里岛.再向前一些左舷就是马耳他.
     二战时期,这个地方可是个战略要地.美英联军和德军都把这里做为必争之地.据我查阅的资料:美英联军如果控制了西西里岛就可以沿着意大利北上抄德国人的后路.而德国人控制了西西里岛就遏制了美英联军北上的企图.
       至于马耳他则是两家海空军都看中的控制地中海的理想的海上基地.
    在二战那种立体战争的条件下,无疑,谁掌控了制海,制空两权,谁就掌握了取得战争胜利的主动权.
    而如今,历史的战云和风烟都已经远离了我们.
     黎明时分,我们的船开始过直布罗陀海峡了.两岸的陆地逐渐的变得狭窄了.
    右舷是西班牙的国土,远远的那如油画般的伊比利斯半岛上的比利牛斯山脉就映入了眼帘,不由得又使人浮想联翩.
    火红的斗篷,烈性的公牛和潇洒的斗牛士,三位一体就是一副典型的西班牙风情画.
    而在斗牛场中,人与公牛的直接面对,则完美的显现了西班牙人勇敢,进取,豪爽的民族性格.
     不久,便看到了高高耸起在海岸边的直布罗陀的山崖,山下防波堤内则是英国的海军基地.

    该基地扼守在地中海与大西洋结合部唯一的海上通道,是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冲.
    难怪至今英国也不将直布罗陀海军基地归还给西班牙.
     船的左舷望出出则是摩洛哥的港口城市塞卜泰.与直布罗陀隔海峡相望.
     船不停的航行,拐过了加的斯罗马基角就进入了大西洋的水域.
 
爱你在每一天
 

第 18 楼 回帖时间:2010-8-17 8:21: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浪迹天涯--大西洋的航程(2006-06-16 09:59:13)转载
 
 
    过了直布罗陀海峡之后,船转向北方,航行在那浩瀚无垠而且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上.  

   
    在船舶的右舷望出去便是葡萄牙的海岸线.不时有一些豪华的游轮从我们的船旁经过.
    据船长介绍:在这些船上消费的一般都是属于世界级的富豪.这些人从不为自己的生计而忙碌,而是在游轮上悠哉悠哉,一掷千金,纸醉金迷.
    当然,混杂其中的也不会缺乏那些花着国家的银子挂着外交头衔从事间谍工作的人类精英和名目繁多的履行公务的所谓公务人员们.
 
    往往你从地图上看世界是一回事,而当你亲临实地观看其中的某些部分时则必是另一番感触.
    记得近年美国拍摄了一部美军在伊拉克作战的电影,片名叫<那时,那地>.
    原以为这个片名也太一般了点.看过此片后感到此片名的确恰如其分.
    假如你没有在伊拉克身临其境,怎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作为美军士兵进入伊拉克战区作战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呢?
 
    对于葡萄牙这个国家,我们除了能够和澳门引起一些联想外,就是从历史教科书中了解的:早年的航海业十分发达以及对其他大陆的开发与殖民了.
    首都里斯本是欧洲大陆西南端的一颗明珠.素来以其建筑的豪华气派,宗教的正统和商务的繁忙而著称于世.
 
    入夜,葡萄牙海岸线上的灯火如一片繁星,给黑暗笼罩着的大地上的夜幕镶嵌了一道辉煌而又闪亮的裙边.
   看着此番景象,不由得暗自慨叹人类的智慧才华和鬼斧神工.
   如若不细究说法:此地岂不又是一个风流繁华地,富贵温柔乡.
 
    十点钟左右,我看完了海图从驾驶台上下来,和轮机长约定了下到机舱进行检查.
    根据海图上我轮的航线设计,近1,2天内我们的船就将进入比斯开湾.
 
    比斯开湾是位于西班牙与法国之间的一大片海域.历来就是大西洋上一片最不平静的海区.
    老海员们都说,比斯开湾的海底就象是一口大铁锅的锅底,边上浅而中间深,稍有风起,涌浪极大.
    在这种情况下,船舶摇摆的幅度也极大,即使船舶提前加满了压载水来保持平衡,也难免有险情出现.
    因此,无论是船舶驾驶,还是机舱轮机都不能够出现丝毫的差错.
 
    我和轮机长顺着机舱的舷梯走下去,温度就陡然升到了43度.与驾驶台20几度的温度相差了近一半.
    脸上的汗珠很快就顺着脖子流到了前胸和后背.还没有干什么活,工作服就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机舱中灯火通明,全体机工在二轨的带领下都在主机和辅机旁忙着.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大家在仔细的检查主机和备用辅机的各个部件,为机械的各传动部分添加润滑剂.
 
    远洋船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工作环境,它是一个典型的一荣惧荣,一损惧损利益整体.
    因此,多年来海员队伍培养了一个很好的传统,一直保持到今天:那就是,越是到了危机的关头,大家越是团结一致,努力工作.根本就不用谁去催着干活.
    反过来,需要的倒是船舶的管理者应该切实关心船员们的饮食和休息.
 
    事不宜迟,我立即播通了管事房间的电话,请他马上带人为机舱工作的船员们送下来几箱冰镇的饮料.
 
    当满脸是汗水,满身的油腻的技工们都喝上了清凉可口的饮料时,我自信机舱的主,辅机经过他们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在船过比斯开湾时是绝对不会掉链子的.
 
    比斯开湾的大风浪如期而至,在狂风中长长的涌浪就象是一座座小山在洋面上你追我赶的起伏着.
    整个海面就象是一个巨大的怪兽复活了,它要把周围的一切全都撕碎.
 
    狂风把海浪吹成了水雾卷到了空中,形成了一片浓浓的迷雾.视线极度不良,从驾驶台的舷窗望出去根本看不见自己的船头.
    此时的船舶完全依靠GPS定位仪来确定船位,依靠卫星导航指引方向.
 
    我和管事扶着镶嵌在走廊边的扶手,检查了一遍生活区.此时,生活区里成了有如我们在印度洋经历季风时一样的惨状.
    好的是经历了上次印度洋季风的考验和锻炼,大多数船员比上一次的晕船的状况倒是好了很多.
    在远洋船上工作,只要人没有出现问题就是最大好事.
 
    船舶开足了马力,顶着风浪前进.
    本来每小时十几节的船速,现在只剩下了几节.船舶前进的动力被风浪抵消了大部分.但是不管怎样,总算没有作无用工,船一直在向前行驶着.
    坚持就是胜利.
 
    那两天,大家的工作已经不分白天和黑夜了.在全体船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冲出了比斯开湾.
 
    当我们站在驾驶台上望见法国建在布雷斯特的那座高大的灯塔时,大家的心情都格外的激动.因为,过了这座灯塔就要进入英吉利海峡了.
    这标志着距离我们卸货的法国的布洛涅港已经不算太遥远了.
爱你在每一天
 

第 19 楼 回帖时间:2010-8-22 23:22:00
钱二 巾帼
等级:轮机长
经验:22530
积分:19538
博客:到我博客逛逛
浪迹天涯---从红海到地中海(2006-05-14 20:04:50)转载
 

   
    在轮机部全体船员的共同努力下,船舶的心脏,我们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主机在大风浪中始终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因此,到了第四天的清晨,我们的船终于驶入了大家已经极度盼望的亚丁湾.
 
    就象是遇到神话一样.当我们的船刚一拐过位于亚丁湾南北走向的岛链,所面对的竟然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静的如湖水一样的水面.
 
    印度洋的季风被亚丁湾南北走向的岛链封锁在了我们已经走过的航程上.船一下子就恢复了原有的平稳和快捷,船员们也好象一下子都从噩梦中醒来.
 
    印度洋季风中的三天对于船上所有的人来讲,都是极其艰难的航程.
 
    那时,全船上下完全是一片狼籍.船员生活区里各层空间里凡是能动的东西全都挪动了位置;走廊和房间的空气中弥漫着呕吐物散发出的难闻的气味;餐厅和大台里如同被海盗打了劫,乱得一塌糊涂.
 
    风浪一旦过去了,船员的精神状态很快也就调整过来了.只是不少人的身体还有些发虚.稍微的一活动,头上就冒出大颗的汗珠.
 
    船上的一切必须马上恢复正常.
 
    于是,除了值班的船员外,其他所有不当班的人都投入了全船的大清整之中.
 
    生活区各层的水密门全部打开.洋面上那带有微咸味道的海风开始从走廊中穿过,把船上污浊的空气一扫而光.
 
    经过船员们一天的清整,辛勤的劳动使船舶又恢复了原有清洁,整齐的容貌.
 
    船舶航行在亚丁湾里,航线的左侧是索马里亚.而右侧则是也门.
 
    这个索马里亚即是被人称为非洲之角的地方.
    1992年该国发生部族冲突的大**,美军曾经以联合国的名义进驻这个国家的首都摩加迪沙.
    也就是曾经发生过<黑鹰降落>的地方.
 
    当然,我们从那里经过的时候,并不知道以后会在哪个地方发生一幕那么惊心动魄的血战.
 
    也门也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
 
    沿海地带显得荒凉一片,人烟稀少.虽然,这里沙漠占其全国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但丰富的石油却就埋藏在荒漠之下.
    这是一个值得任何经济大国关注的地方.
 
    再向前航行就到了吉布提,这是非洲的一个小国.
    船从这里航向转向北方后就进入了著名的红海.
 
    红海位于北纬10几度,大约和我国的广州和海南岛在同一纬度上.
 
    由于这里气温一直居高不下,轮机部就把船上的空调全部打开.因此,船员生活区里只有10几度,极为凉爽.
    但是,在甲板上和机舱内船员们工作环境的温度却高达40多度.
    海员的生活有时真是:水火两重天.
 
    红海海水的水温比较高,因此,海中的鲨鱼相比其他海域要多.
    我们的船在红海中航行了两天,我曾经在沙特阿拉伯吉达港附近的海面上竟然一次看到了二十几条大小鲨鱼.
    鲨鱼在海水中游弋,速度极快.灰黑色的鱼耆就象是刀一样划破水面.虽然.我站在甲板上,但是看见鲨鱼在水中掉头时那不经意张开的大嘴,一排镶在粉红色牙龈上的利齿还是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船到苏伊士后,天已经黑了下来.我们与运河管理局联系后,抛下锚在运河锚地排队等待过运河.
 
    左舷的苏伊士在高高的山崖之上,可以俯视整个锚地.从军事的角度,这可是个兵家必争之地.不管是那一家只要控制了此地,也就遏制住了苏伊士运河的南下的通道.
 
    埃及虽然是文明古国,但是,据公司内部通报:此地仍需要对海盗加强防范.
    这一夜,体力稍有恢复的船员全都排了值班.从船头到两舷,再到船尾都是我们的警戒地段.
    每班2-3名水手进行巡逻,要一直到船可以安全的开始过运河的时候.
 
    凌晨2点左右,锚地所有的船舶上都是灯火辉煌,海上一片寂静.
    当我带领两名水手巡视到右舷时发现一条小艇已经贴在了我们的船边.虽然干舷有10几米高,但是,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我们用强光手电照射他们,同时,讯问小艇要干什么?小艇上的人在强光下举起手中的几条小鱼,表示是在钓鱼.这种小技巧是骗不了我们的.
    他们不离开,我们就始终盯着他们.相持了二十多分钟后,他们于无奈之中启动马达离开了我们的船.
 
    4点钟,锚地的船舶就收到运河管理局接引水的通知.
 
    各轮都开始动车,做过运河的准备.时间不长,引水被汽艇送到各条船上.按照编号,各轮排成了前后间隔200米的纵队进入了苏伊士运河.
 

 
    由于运河不是很宽,天亮后,对运河两岸情景的观察十分便利.运河的左岸是埃及本土,右岸是西奈半岛.同是一国之土,两岸的景色却大相径庭.
 
    埃及本土一面在勤劳的埃及人的耕耘及运河水的灌溉下是郁郁从丛,一派生机.而西奈半岛一面却仍是一片荒凉,不少的地方可以看到当年埃以战争的遗迹以及埃及为纪念在那场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而修建的方尖塔式的纪念碑.
 

 
    运河的终点是埃及的塞得港.在船队出塞得港之前引水就下了船.引水下船后,各船就先后驶进入了被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
 
爱你在每一天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当前1/1页] [20条/页] [总条数:19]    第  

用 户 名:   * 请输入注册时的用户名。[马上注册]
登录密码:   * 请输入注册时的密码。
白酒 白玫瑰 百合花 百威啤酒 包子 必胜客 冰激凌 饼干 波斯菊 草茉莉 大份冰欺凌 大列巴 单层汉堡包 非洲菊 粉玫瑰 风铃草 感叹 狗狗 汉堡包套餐 红枫 红花油茶 红玫瑰 黄玫瑰 火炬冰激凌 鸡腿 煎蛋 金针花 开心1 开心2 开心3 开心4 可乐 口香糖 兰花 芦荟 路过 梅花 猕猴桃 面包火腿 奶昔 牛 牛气冲天 捧场1 捧场2 捧场3 捧场4 捧场5 捧场6 披萨 苹果 青岛啤酒 情人玫瑰 扔炸弹 三层汉堡包 三明治 三色堇 晒太阳 生日蛋糕 寿面 薯条1 薯条2 双层汉堡包 送鲜花11 酸奶 桃花 旺旺大运 西瓜 西红柿 香蕉 香水百合 向日葵 小笼包 鱼 月季 稚菊 紫玫瑰
快速回复:
[最多5000个字符]

回帖说明:  [快速回复]又称"简单回复模式",其回复内容不支持HTML、JScript、VBScript等程序代码的应用。当然也不支持图片。
 [回复帖子]又称"高级回复模式",其回复内容中支持大部分的HTML语言,可以自己上传图片。功能要强大的多.

合作论坛:
精英外贸论坛大海环保公社大连天健论坛国航人论坛贸易社区卓悦英文书院英语论坛江苏外贸论坛
大连法律论坛快流网论坛报关员考试论坛海员论坛海员在线南部铁器福步外贸论坛
外贸论坛折惠网

Copyright © sol.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航运在线社区系列服务:中国航运论坛 | 中国航运博客 | 中国航运词典 | 中国航运问吧 | 举报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