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前夕,很多单位来学校招人,当然都是招海上专业的毕业生。98年是第一届实行双向选择,对于能找个什么样的单位,我们不再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双选会的前三天,不少单位就已经入驻学校的招待所了,我和一个同学一起,天天夹着自己的简历——那可是名副其实的“简”历,一共两张纸,里面贴了一张个人的一寸照片,再就是个人一些诸如年龄,性别,政治面貌等等的自然情况,外附一张成绩单——到用人单位的负责人那去打探口风,可能是我们俩的条件实在是不怎么好吧,没有一个单位表现出签下我们的意向。正式的双选会那天,我们到现场一看,那真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啊,(其实连轮机加上驾驶专业,一共也就500来人,呵呵)。我拿出在食堂打饭的劲头儿,好不容易挤到大连某航运企业的招聘桌前面,小心翼翼的递上自己的简历和就业意向书,那负责人看都没看一眼,就问了我一句话,“家是哪里的?”我说了老家的名字,他一听是省内的,直接把我的材料往收到的那些材料最下面一放,说,半小时后来签协议。就这样,我“卖身”成功了,虽然我自己没拿到钱(用人单位需交给学校不少钱,具体数额记不清了)。
三年半的大学时光很快过去,和大部分的大学生一样,感觉就像是被大学上了——那是另外一个LONGLONGSTORY了.(文/海盗向前冲)
毕业前夕,很多单位来学校招人,当然都是招海上专业的毕业生。98年是第一届实行双向选择,对于能找个什么样的单位,我们不再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借鉴。双选会的前三天,不少单位就已经入驻学校的招待所了,我和一个同学一起,天天夹着自己的简历——那可是名副其实的“简”历,一共两张纸,里面贴了一张个人的一寸照片,再就是个人一些诸如年龄,性别,政治面貌等等的自然情况,外附一张成绩单——到用人单位的负责人那去打探口风,可能是我们俩的条件实在是不怎么好吧,没有一个单位表现出签下我们的意向。正式的双选会那天,我们到现场一看,那真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啊,(其实连轮机加上驾驶专业,一共也就500来人,呵呵)。我拿出在食堂打饭的劲头儿,好不容易挤到大连某航运企业的招聘桌前面,小心翼翼的递上自己的简历和就业意向书,那负责人看都没看一眼,就问了我一句话,“家是哪里的?”我说了老家的名字,他一听是省内的,直接把我的材料往收到的那些材料最下面一放,说,半小时后来签协议。就这样,我“卖身”成功了,虽然我自己没拿到钱(用人单位需交给学校不少钱,具体数额记不清了)。
签了就业协议,考了最后的几门试,我的大学生涯也就这样结束了。寒假回到家,告诉父母,毕业了,工作也找到了,终于熬出了头,他们都很高兴。
98年前后,正是航运企业最不景气的时候,许多航运企业倒闭,剩下的大多以卖船维持着苟延残喘,所以不少单位实际的船舶保有量已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相对的,船员数量也就过剩了。所以这个时候,想要上船,可以想象会有多难。由于现有船员已经过剩,船公司长期对实习生的培养也就不那么上心,以致造成10年后的今天,航运企业大发展的时候,很多企业有钱造船,没人给开的窘境。
春节后,我往单位打了几次电话,问什么时候能上船,得到的答复都是现在没有艇位,所谓“艇位”,就是救生艇的位置,根据SOLAS公约规定,一条船上的最大人数,不能超过其配备的救生艇的最大载荷,没有艇位,意思就是船上定员已满,没有空缺。电影“铁达尼号”大家都看过吧,最后造成那么大的伤亡,就是因为当时救生艇数量不足,这一次重大海难,直接促使了SOLAS(THESAFETYOFLIFEATSEA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出台,经多次修改,沿用至今。
这样一直等到5月份,我想不能再傻等下去了,就到大连去。学校还是我首选的落脚点,到学校一看,单位在大连的不少同学都已经在那住了好几个月了,而且大部分已经确定了大致的上船日期。(那时候我们学校还是挺讲究的,对应届毕业生回学校住宿,不再另外收费。)过了几天,和我分到同单位的一个同学来找我,说,现在公司有个外派的机会,问我去不去。所谓“外派”,就是到外单位的船上工作,特指到外国船上工作。当时比较出名的几个外派公司,比如中海(不是现在的中海集团),厦门海隆等等,本身没有船,说白了就是搞劳务输出的中介。而有些航运公司,比如我们公司,本身也有外派部,对外输出劳务。
我毕业的时候,之所以没有选择像中海那样的专门搞外派的公司,就是不想到外国船上干。说白了,就是害怕,因为早听说过,外国船上工作苦,外国人不把中国人当人看(当然,后来我又多次外派,证明那完全是没影儿的事儿)。可是,现在,等本公司的船,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而我的生活费也维持不了多久,所以没怎么挣扎,我就决定,去。现在想想,人哪,当你面临生存压力的时候,你原先的想法,信念,理想(挺可笑的一个词,呵呵),都会发生变化。
到单位找到主管外派的经理一谈,对我还算满意,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末了,他说,你能不能再帮我找一个你同学,因为我对新招来的学生不太熟悉。要求就是家是农村的,能吃苦就行。直到现在,这仍然是招船员的时候,最看重的条件之一。于是,我介绍了我的同班同学,小孙。从单位出来,我按照毕业时通讯录上的地址给他发了个电报,告诉他到学校来找我,等着近期上船。三天后,小孙来了,见面把这事儿一说,能很快上船,他挺高兴的,还请我到校外的放像厅看了场录像(内容我就不用说了吧,那时候的大学生都知道是什么,呵呵)。没想到,我们高兴的太早了,我们后来的种种坎坷,都和这次错误的决定直接相关。
98年7月5日,到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这个日期。那一天,我正式开始了我的海员生涯,用和我同过船的一位希腊船长的话说,THEPROFESSIONALSEAMAN,哈哈,还挺正式的一个词儿。
一大早,我和准备上同一条船的小赵,也是我们一届的同学,他是学船舶驾驶的,到大连机场,准备直飞香港,在那里登船。在机场
报关的时候,还闹了个笑话,工作人员让我填携带的货币的种类和数量,于是,我写下“人民币,300元整”,那人像看怪物似的看了我一眼,说,300人民币啊,那不用报了。后来想想,当时能出国的可能都带了不少钱,像我这样的,可能从来没见过吧。其实他不知道,我手里只有100多块钱。
我也是看到海员兄弟发在中国海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