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还记得初见他时的情景吗?他——麻灰色的运动短裤,麻灰色的运动T恤,当时很流行的“郭富城头”,厚厚的在前额左右分着,棱角分明的脸,黑里透红,珠汗在脸上闪着七彩的光,从上到下一身阳光。
你还记得第一次和他约会吗?他——黑色棉服,里面浅灰色毛衣的拉链一直拉到下巴。大大黑色眸子里闪着亮光,从此,他把每一个冬天都为你,挥洒成一片春光。
……
二十年过去了。再次重逢,他依旧穿着离家时的那件蓝色棉衣,一身风尘,满脸倦怠,没有春风似水,没有阳光满怀。你们礼貌的,几乎没有表情的抬手示意,相随着匆匆穿过行人,匆匆上车离开。没有鲜花,没有拥抱,没有亮光。
时光,让你习惯了这样的重逢。
大多数人的重逢是在车站或机场。高铁不让送站接站,就再也看不见年轻的身影追跑绿皮火车的动人画面。在机场,凡是大叫,兴奋,手舞足蹈的多是老外。中国人基本都是默默地用力挥手,偶尔有个小情侣相拥相吻也都做贼似的躲躲闪闪,如果有出双入对的中年人表现热烈,一定会遭人白眼,被认定不正当关系或是精神病。
现在的通讯工具,发达到可以随时联络,音频视频。牵挂,变得有声有形,随时随地。于是,很多人麻木了别离,麻木了重逢,生疏了有种美好的回味叫作——挂念的痛。
2
每次准备回老家,都会提前很久,在梦里一遍又一遍演练和老妈相拥而泣的热烈场面。可真的快进门,真的进了门,就会找各种理由岔开那一幕。每一次的分别,也想方设法回避相拥。给自己的理由是——怕父母年龄大了,承受不了。
可,默默地离开,对他们的伤害就小吗?
大概三四个月前,楼里新搬来个高个子老外。典型的欧洲人长相,很绅士也很阳光。第一次见面,他站在电梯中央,一脸热望、眼睛发亮。你抬眼看他,没超过一秒,就把眼神转向电梯里的广告画。虽然那几张广告画,你已经看过无数次,就连画脚最小的几行字你都记得。可你,还是很认真地看。
再次在电梯里遇见,是在两天前。老外歪靠在一角,玩着手机,一脸麻木。下了电梯,你对老公说:“把老外都逼得玩儿手机了。”“要不?下次我主动和他打个招呼?”“算了吧!他好不容易适应了中国国情。你别再闪着他!”
中国人,有种美德叫含蓄,有种素养叫内敛。从小我们就被父母这样教育着长大,更何况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抬头有领导、低头有晚辈。
我们就这样躲在中年人的责任和使命里,压抑着,不敢随性,不敢招摇。久了,冷漠就变成了一个习惯和性格。
3
前阵子看《金星秀》,费翔说,1987年,他第一次上春晚,那年,也是他第一次见外婆。母亲很年轻的时候离家去了台湾,从此就和外婆海峡两隔,音信全无。40年后重逢,母女两人相对无言,无话可说的那种相对无言。费翔说,当时他很不理解,两个这么亲的人,怎么可能无话可说?许多年以后,他成熟了,他懂了。我也懂,那是种“爱的满怀”。
就这个“爱的满怀”害了许多人。
我们往往对同事朋友不吝啬夸奖,不羞于表达。我们收拾干净利落,衣着得体地上班,用脸面春风迎接朋友。可对于我们至亲至爱的人,我们就用“爱的满怀”来搪塞——他不会介意的,我什么样他没见过,我这都是为了关心他,我这都是因为爱。
可他,就真的受得了你的一身家居油烟,蓬头垢面,一脸指责、满眼挑剔吗?可父母,就真的受得了你的转身离开,不再回头吗?
想想,你有多久,没有给爱人一个羞涩的微笑?多久,没给母亲一个女儿的拥抱?多久,没有开怀大笑?多久,没有放肆的醉倒?谁说,人到中年就不可以追逐阳光快跑?谁说,人到中年就不可以隔着万花筒,望美梦迢迢?
别以爱的名义漠视了爱,别用刺痛回报关怀。
轻轻的,给他一个爱人的拥抱,倚在耳边,告诉他,你有多想念他!告诉他,你感受他的满身疲惫,你感谢他的奔波劳累!然后,牵着他的手,回家!
作者:津沅
津沅